28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取消利息稅,因為“利息稅觸及最多的是中低收入者利益”;而財稅專家認為,利息稅目前還不會取消,而且利息稅的功能其實是“劫富濟貧”。
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的“利息稅”存廢話題,近期再次熱了起來。
3月7日,包括知名經濟學家吳敬鏈在內的28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取消個人存款利息稅(下稱“利息稅”)的提案。提案發起人估計“兩個月內會有答復”。
從遞交提案至今已近一個半月,該提案如何答復成為了輿論關注焦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該提案已經轉到財政部,財政部目前正在研究答復這些提案,并已批轉給相關單位處理。
“可以肯定地說,對個人存款利息所得征稅不會取消。所得稅中的收入,基本上是用于轉移支付、支援不發達地區。”被稱為政府智囊的稅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利息稅再臨十字路口
“前些天,我打算買車,就從銀行取出了一個一年期15萬存款,然而最后到手的利息只有3024元,被扣掉的利息稅就有756元(調息前一年期利率為2.52%,利息稅20%)。”在某大型國有企業工作的李先生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利息已經就夠低的了,怎么還要扣這么多利息稅?炒股紅利這些都不收稅,為什么要收利息稅?”
其實,像李先生這樣心存疑惑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在低利率時代,利息稅不應該再征。日前在新浪網開展的一項共有16586人參與的調查顯示,95.29%的人認為“目前的利息稅制度不合理,贊同現在取消”,在相關的1萬多條留言中,也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取消利息稅。
在“兩會”上關于取消利息稅的提案稱,利息稅觸及最多的還是中低收入者利益,再加上通貨膨脹因素,目前銀行存款實際已是負利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財稅專家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利息稅是否取消,不是一件小事,涉及一年近500億的財政收入問題,不是財政部就可以自行決定的,要經過國務院總理辦公會甚至全國人大會議表決。
1999年開始施行的利息稅,現在似乎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分別采訪了兩位國內權威的財稅專家—高培勇和劉尚希,他們對利息稅的功能和取消與否,表達了與政協委員提案不同的看法。
“利息稅不會取消”
利息稅全稱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主要指對個人在中國境內存儲人民幣、外幣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征收的個人所得稅。事實上,利息稅在中國并非一直落地生根,新中國成立以來,利息稅曾兩度被免征,而每一次的變革都與經濟形勢密切相關。
1950年,我國頒布了《利息所得稅條例》,規定對存款利息征收所得稅。但當時國家實施低工資制度,人們的收入差距也很小,征收利息稅沒有實質意義,因而在1959年停征了存款利息所得稅。
隨后,1980年通過的《個人所得稅法》和1993年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再次把利息所得列為征稅項目。但是,針對當時個人儲蓄存款數額較小、物資供應比較緊張的情況,隨后對儲蓄利息所得又作出免稅規定。
直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緊縮成為經濟的主要特征。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從1996年5月1日起連續7次降低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但仍難以扭轉儲蓄存款余額增長的勢頭。為了調控經濟、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國家稅務總局決定恢復征收利息稅,自1999年11月1日施行,稅率為20%。
起征7年之后的2006年,全國稅收收入(不包括關稅、耕地占用稅和契稅,未扣減出口退稅)共入庫37636億元,利息稅459億元,占比不到1.2%。
由于占比偏小,很多人認為,如果取消利息稅,對國家的影響微乎其微。在今年“兩會”有關“取消利息稅”提案的消息發布后,就曾有媒體報道說,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官員已經表示初步贊同這項提案,利息稅或許將退出歷史舞臺。
“可以肯定地說,財政部的答復會是否定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告訴記者,“判定一個稅種或一個稅種當中的某一個征稅項目是否有必要繼續存在下去,重要的不是看給政府帶來多少收益,而是根據具有的特殊功能所發揮的程度怎樣。”高培勇向記者分析,由于中國地區之間發展的差異非常顯著,從2002年開始,我國對個人所得稅實行了新的收入分享安排,個人所得稅中利息所得的收入,基本上是用于轉移支付的—支援不發達地區,拉近地區間的發展差距。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2月2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評價中心發布的中國發展指數研究表明,中國最發達的省市和最落后的省市之間的差距,比如上海和貴州相比,在包括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存款等一系列指標方面,都有12倍到16倍的差距。
目前政府對不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中央和地方各占50%,中央負擔的50%地區轉移支付全部都來源于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
“利息稅是‘劫富濟貧’”
在“利息稅存廢”的問題中,首先需要考慮的一個前提就是:利息稅取消后誰會受益?
在社會輿論中,不少人認為利息稅對低收入者造成更多負擔,沒有體現稅收公平原則—這一點在“兩會”取消利息稅提案中體現得更為顯著,該提案稱“利息稅觸及最多的還是中低收入者利益。不論貧富,稅率‘一刀切’,加劇了社會分配不公。”
對此,財政部財政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利息稅觸及最多的還是中低收入者利益’這一點判斷有誤。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中國8億農民占整個儲蓄存款不到20%,目前還有2000多萬人溫飽都沒有解決,這些人大概一分錢存款都沒有。從這個角度講,對個人存款利息所得征稅具有‘劫富濟貧’的調節功能,利息稅不應該取消。”
然而,由于近年物價指數上升,銀行存款已成“負利率”的指摘之聲鵲起,“兩會”取消利息稅提案中也提到:存款人實際上是“負所得”,對“負所得”征稅,違背了所得稅的征稅原則。
“把錢存在銀行里賺取利息,應該視為一種投資,而投資歷來是有贏有虧的,存款人既然能享受投資所帶來的收益,同樣應當承受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損失。如果老百姓投資到股市上,股市虧了是否也需要給予補償?這一個宏觀政策的整體安排,單純這種感情用事,恐怕很難得出比較恰當的判斷。”高培勇副所長認為,“更何況,現在還不能說老百姓的利率是負利率(國家統計局3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2.7%,中國人民銀行調息后僅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就為2.79%),盡管說中國目前處于低利率時期,但 CPI和利息率水平兩者相抵,利息率高于CPI,所以,還不能輕易地下這樣的判斷。”(王紅茹)
資料
國外征收利息稅情況
美 國 沒有專門的利息稅,但個人無論是工資、存款利息、稿費還是 炒股獲利,均會被美國納稅局統計在案,計算出總收入征個人 所得稅。
德 國 利息稅為30%,但主要針對高收入人群。
日 本 利息稅為15%。
瑞 士 利息稅為35%,且征收范圍包括在瑞士居住的外國人的銀行存 款利息。
韓 國 存款利息被算做總收入的一部分,按總收入納稅。銀行每3個 月計付一次利息,同時代為扣稅。
瑞 典 凡通過資本和固定資產獲得的收入,都要繳納資本所得稅,稅 率為30%。資本所得包括存款利息、股息、債息及房租等收入。 但政府為了鼓勵消費,會為那些申請了消費貸款的人提供30% 的貸款利息補貼。
菲律賓 利息稅為20%,在菲的外國人或機構(非贏利機構除外)也照 此繳納。
澳大利亞 利息計入總收入,一并繳納所得稅。所得稅按總收入分不同檔 次,稅率由20%至47%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