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依據世界經濟危機治理的發展史和經濟復蘇震蕩上行的歷史,次貸金融危機復蘇的過程中出現反復,甚至在世界范圍內的局部地區出現較大程度的回調在情理之中 世界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與應對策略
今年以來,一直有輿論擔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可能成為影響2010年世界經濟最主要的因素,世界經濟或將由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惡化而出現“二次探底”,這種擔憂是否將成為現實?面臨變數的世界經濟是否將會對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壓力?日前,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接受《理論前沿》周刊專訪,就此發表個人觀點。他認為: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依然不能完全排除。在風險較小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繼續改善有助于經濟政策也應盡早正常化。但如果出現風險較大的情景,經濟政策則需要在防通脹的同時繼續維護經濟增長。
世界經濟局部“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
記者:危機后經濟出現“二次探底”有無歷史規律可循?
連平:所謂“二次探底”是指由于前期經濟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宏觀經濟復蘇政策效應逐漸消退,而此時微觀經濟主體尚未完全復元,實體經濟運行數據指標出現再度下調的狀況。
回顧近現代全球金融經濟危機史可以發現,在經濟危機復蘇過程中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波折。如1929年大蕭條,雖然自1933年起在羅斯福新政的干預下經濟迎來大幅回升,1934年經濟增速達到17%,但在1934~1938年間經濟增長出現二次探底,1938年GDP同比增速再次降至-6.3%。之后美國經濟才正式轉入到全面復蘇階段,“二戰”期間1942年經濟增速曾達到27.8%。
就此次次貸危機而言,國內外有關“二次探底”的言論肇始于2009年下半年。國內部分經濟學家提出:由于經濟復蘇是由政府投資強制推動起來,政府負債因此會大幅增長,各國政府為平衡財政赤字,必然會增加對實體經濟的增稅,從而使宏觀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此后,國際上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相繼提出警告: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還異常脆弱,不排除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記者:請您具體為我們分析一下當前歐美日發達國家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國家出現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連平:首先,從歐美日三大發達國家經濟體的狀況來看,目前主要是歐盟內部PIIGS五國(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與西班牙)與英國經濟復蘇乏力,如愛爾蘭在2007年底經濟增長回復至6.56%之后,2009年再度下滑至-9.01%。從2009年第四季度的數據來看,希臘為-2.56%、愛爾蘭為-7.5%、意大利為-2.8%、葡萄牙為-2.716%、西班牙為-3.1%、英國為-3.275%,均低于歐盟-2.326%的平均水平。
而法德兩國的經濟狀況相對較好,其中法國2010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已恢復至1.1%,而德國的恢復速度基本與歐盟整體水平保持一致,2010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為1.7%。
但從整個歐盟的全局來看,如果任由PIIGS五國和英國的債務貨幣危機不斷惡化,那么,最終勢必通過歐元這一共同貨幣通道沖擊其他國家,從而引發波及整個歐盟的“二次探底”。
從美國經濟復蘇狀況來看,2010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實現3.2%的較高增長,“二次探底”的壓力小于歐盟。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同步復蘇,2010年5月25日道瓊斯指數收于10066.6點,與2009年3月份的最低點相比回升接近60%。目前美國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就業回升較慢、消費增長乏力,如果不能制訂合適的刺激政策退出時間表,并在刺激就業、鼓勵消費等領域有所動作的話,那么,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對歐美而言,雖然日本2010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達4.6%,但此前經濟增幅一直低于歐美。加上近期通貨緊縮、產業外移,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消費與創新能力不足等基本面狀況不佳,嚴重制約了前期危機救援措施的實際效果。
其次,從新興市場國家來看,這些國家所面臨的“二次探底”威脅來自于潛在的經濟過熱。印度2010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5.94%,已接近正常時期水平。尤其是在前期危機治理期間注入大量流動性之后,通脹壓力與資產泡沫正在日趨顯現。印度今年以來的通脹率已達9.8%,離兩位數的通脹僅一步之遙。2010年4月,受食品價格快速上漲9.56%的影響,越南通脹率同比上漲9.23%。考慮到原材料價格看漲,水電煤油價格上調以及加薪等因素,越南政府2010年將通脹控制在8%以內的目標很難實現。
如果不能在抑制經濟過熱與通脹方面盡早采取果斷措施,那么,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二次探底”風險也同樣存在。
世界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主要風險因素
記者:是哪些因素導致此次世界經濟“二次探底”風險的出現?
連平: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歐盟財政赤字與債務危機阻礙經濟復蘇。
首先,希臘等國債務赤字壓力巨大。前期危機干預時期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與歐元的融資便利大大增加了政府支出和財政負擔。財政赤字與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兩項指標均大幅提升,部分國家已經逼近或者超越歐盟規定的臨界值。PIIGS五國與英國的財政赤字占GDP比重早已遠超3%的上限,其中希臘超過13%,達臨界值的4倍之多。
其次,自身融資償債能力不足。事實上這些國家的融資能力處于下降通道。同時,在外部信用評級方面,希臘等PIIGS五國的國家與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也被不斷下調,2010年4月底穆迪再次下調對希臘主要五大銀行及其長期主權債務的信用評級。如果信用評級繼續下降,那么,這些歐盟債務危機國的公共與私人債務的融資成本將會進一步提高,并可能超出其承受范圍。
再次,歐盟內部援助能力有限。歐盟以及英法德等主要成員國自身GDP增長率與CPI反映經濟活力不足,2010年第一季度法國GDP增速為1.1%,GDP增速最慢的英國為-0.3%,CPI德國最低為1%。從歐盟以及英法德等主要成員國的財政赤字率與負債率的狀況來看,截至2009年底,歐盟及英法德的赤字率與負債率均超越歐盟3%與60%的警戒線。其中負債率最高的法國達到77.6%,赤字率最高的英國達到12.6%。
最后,歐元區債務危機引發外部投機。由于希臘等PIIGS國家與英國債務危機的影響,國際投機力量對歐元與英鎊的做空壓力不斷加大。截至2010年5月25日,英鎊對美元匯率跌至1∶1.435;歐元對美元匯率跌至1∶1.23左右。
歐盟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危機擴大局面的出現,包括與IMF聯合干預希臘等國的主權債務危機。但考慮到英法德等歐盟主要成員國實際經濟狀況并不理想,以及內部政治斗爭,援助希臘等國的過程恐將出現較多的波折、耗費較長的時間。這一過程本身也增加了歐盟、尤其是希臘等主權債務危機國經濟復蘇過程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