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說,“既然我們(通過IMF)出錢,我們有理由來關注這個事情。同時這也關系到兩國自身利益。”孫哲博士表示,歐洲債務危機不會成為一個單獨的議題,但是它屬于經濟發展的困難,雙方談及后危機時代的改革中會涉及歐洲債務問題。
袁鵬認為,目前一些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使得世界經濟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加。如果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的匯率在這個特殊時期波動,可能會加劇第二輪全球經濟危機的風險。這為中國按照自己的節拍處理匯率問題提供了新環境。
不過,朱曉琳分析認為,這個問題可能不會成為這次對話的主題甚至是分議題,但是,會對與會者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雙方會就歐洲問題進行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解讀。
新挑戰:中國能否變被動為主動
“大部分問題在對話之后仍然存在。不過,良好的理解可以把分歧控制起來,把合作擴大。中美關系‘態度決定一切’,對話在尋求對方友好態度上起重要作用。”金燦榮說,“從戰略意義上看,中美關系在得失上,要算大賬而不能糾結小賬。”
孫哲把對話比作海綿墊,中美關系必然出現摩擦,當我們知道有沖力到來前,墊上海綿墊減緩沖力。
袁鵬說:“說不準哪些具體問題能解決,關鍵是問題解決的程度。”通過對話,有些問題能得到推進,比如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投資環境;有些問題得到控制,比如避免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有些問題得到關注,比如網絡安全等新問題。他還表示,中國通過幾輪對話保持了中美關系的穩定,穩定帶來了巨大的邊際效益。“這次對話的平等性更強,可以預期在中國關切的問題上會有一些突破。”
韓磊也認為,很難說每次對話都解決了哪些問題,對話為中美領導人不斷地討論這些重要問題提供了平臺。
據了解,通過以往的對話,中美雙方達成40多項協議,這些協議包括全球經濟合作、金融交流、服務業、貿易、能源與環境、食品衛生醫療等各個領域。這些協議有的已經落實,有的正在落實和推進中。這些協議不僅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對穩定中美關系也有重要作用。
毋庸諱言,在前幾輪中美對話中,美國對議題的設置掌握一定的話語主導權。金燦榮認為,一方面是美國的綜合國力強,另一方面美國掌握話語權的能力特別強,這是現實。而隨著實力的強大,中國也會學著大聲說出自己的要求,未來中美對話在議題設置上將走向平衡。
接受訪問的數位專家認為,搶占議題設置話語權、加強專業性對話、增強對話技巧可能是中方在今后的對話中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袁鵬認為,首先,中國不僅要學設定議題,也得學會如何提問。以后中方也可以提幾個為什么讓美方回答;其次,對話要更專業,不能總談一些大而空的政治性問題,每個問題要有理、有據、有節地說出一些道理出來;再次,對話要講究策略,要顯示靈活,有給有予,對美國要兩手對兩手,軟硬兼施;最后,中國要敢于斗爭,要認識到中美關系穩定是為了實現中國國內的發展,只要我們認為有理,同時攸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要據理力爭。
金燦榮認為,隨著中國國力迅速上升,國家利益不斷擴展,兩國的利益邊界處于移動當中,如何協調變動的利益是很難的事情,這就增加了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通過對話,中方可以提高自身把握中美關系的能力,在議題設置上更主動一些。另外,最好能借中美對話機制培養出一套人才隊伍,總結對話經驗和技巧。
袁鵬判斷,中美都要調整思路去適應提前到來的“老大和老二的關系”。目前,中美關系已經到了關鍵點,是時候重新審視雙邊的戰略定位袁鵬說,美國是駕駛員,車上還有其他乘客,但中國已上車。如果中國坐在副駕駛位上,主駕駛累了,副駕駛可頂上。不過,車還是美國的,中國沒想搶過來。(記者 袁鐵成 馬鑫)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