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的投資已經接近尾聲,誰將引領中國經濟繼續下一輪的長跑?本周四,鼓勵民間投資的新政策在長久的準備之后終于浮出水面。
國務院出臺的這份《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36條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鼓勵民間資本介入壟斷禁區,包括電信、石油天然氣等。
與2005年發布的政策相比,新政策更加細致全面,表述的語氣也更加堅定。分析人士指出,新政進一步降低了準入條件、擴大了投資領域,是對民營企業放開投資領域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政策。以求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尚存的情況下,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新36條允許民資進入6大領域
●“5年前的“非公經濟36條”相關條文基本上都是概括性的一句話或者一段話,此次出臺的《意見》與之相比,內容更加細化,也更具操作性。”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張漢亞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陳永杰看來,對于非公經濟發展來說,2005年“非公經濟36條”是具有開拓性、改革性意義的文件。新36條則是對“非公經濟36條”有關擴大行業準入、推動非公經濟投資的“具體化”。
●國家發改委的官員表示,對比“新舊36條”,新36條更加突出了執行性和操作性,提出了細化到二級科目的領域。由非公經濟36條中提出的7個方面,具體化到交通、電信、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國防科技工業等6大領域16個方面。
●陳永杰告訴記者,“《意見》明確界定了政府投資范圍,這是第一次。”只要不是涉及國家安全,只要不是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領域,民間投資都可以進入。
意義
避免經濟“二次探底”民間資本須接棒
“避免經濟出現二次探底,必須讓民間投資接過政府投資的‘接力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這樣評價新36條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經歷過金融危機沖擊后,決策層更加強調民間投資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加強調民間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新36條的出臺生逢其時,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陳永杰昨日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
發改委負責人說,“新36條”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實體經濟,擴大了民間投資的范圍,民間資本可選擇的投資方向增多,確實能夠對民間資本起到分流的作用,不會只集中在炒房和炒股等方面,只要能夠很好地貫徹,將起到抑制資產泡沫的作用。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所長羅云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去年,國有投資增長速度比較快。一些同志提出了“國進民退”的質疑,這一次在某種意義上回答了這種質疑,即中央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從來沒有變。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祁京梅表示,“打破壟斷領域允許民間資本介入,對收入分配改革,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市場公平環境,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等均有好處。”
“‘新36條’擴展了一些領域,使得閑置的民間資金能找到投資方向和領域。”陳永杰告訴記者,文件出臺主要是為了使內需增加動力,在一定的意義上起到了接替4萬億投資的作用。
抑制資產泡沫引導熱錢進入實體經濟
發改委投資司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國務院選擇在此時出臺“新36條”,引導民間投資從樓市股市進入實體經濟,以抑制資產泡沫。
“降低管制行業和壟斷行業進入壁壘,是引導私有資金流向、推進金融資產合理化配置的有效途徑。”巴曙松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指出,經濟復蘇方面,如果各方民間投資一直起不來,勢必造成過度依靠房地產的經濟模式,由此造成了全民炒房和房地產泡沫隱憂。“新36條”在房地產調控的當下,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力量來代替對地產投資的過度依賴。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認為,地方政府要找到持續不斷的稅源,中國經濟也要找到新的增長點,這就要求對房地產調控的同時,必須扶植民營企業。
疑問
打破壟斷有待出臺具體政策
“新36條”是非公經濟36條的繼續和深化,但是,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還有不盡如人意處。陳永杰告訴記者,比如《意見》未明確提及“壟斷行業”,對“加快壟斷行業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也缺乏具體政策。
陳永杰告訴記者,國家要鼓勵、引導民間投資,非常重要的就是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問題。但此次《意見》對此缺乏“進一步的表述”,在民營經濟獲得金融支持方面,政策力度還不夠。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