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多達600個機構賬戶被套在上述22只破發新股中,涉及資金100.42億元,其中券商自營盤、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券商理財產品是主流,截至本周四,這100.42億資金已縮水至87.91億元。
東吳證券自營賬戶出現在17只破發股中,是參與數量最多的券商自營賬戶,被套資金3632.31萬元,中天證券因獲得華泰證券656.44萬股的配售,目前有1.54億元資金被套在10只新股中。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隨著新股上市密集破發的出現,部分債券型基金也成為被套的對象,或許打新將不再成為該類基金依靠資金優勢獲得穩定收益的渠道。如建信旗下的2只債券型基金,所投入的4809.56萬元打新資金,已縮水近400多萬元;國投瑞銀一款穩定增利債券型基金,因參與了7只破發新股的申購,投入的1437.47萬元,縮水了116萬元。
高發行價或成破發“元兇”
“發行價格太高了”,是業內人士給出的最多的一個破發原因。
600個機構賬戶,近一百多億元資金被套,讓人不得不發出疑問:新股的發行價格不都是向這些機構詢出來的么?為什么詢價時要給予60倍,70倍的市盈率,然后將自己套住?
凱普投資基金聯席董事張愛民說:“A股投資者,包括一些所謂的專業機構,對市盈率的真正內涵并不是特別清楚,許多投資者甚至覺得5元的股票比100元的便宜。我們站在PE的角度去看,目前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價格太離譜了。”言下之意,機構對新股估值沒有清楚的認識,才會給出偏離公司價值過大的價格,從而導致新股密集破發。
張愛民還預測:如果新股發行定價不調整,還可能出現發行失敗的案例。
“現在我們是要通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進行市場化定價,而許多機構在市場化詢價過程中出現了不理性行為,搶標的的情緒濃厚,不管新公司的質地好壞,都以搶到手為目的,自然推高了新股的發行價格。而這還不能說是新股發行體制本身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綜合問題。因為之前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一級市場發行價格很低,又會遭到二級市場的爆炒,這也是非理性現象。歸根結底是新股供不應求造成的,投資者資金多,而可投資的渠道太少,自然哄抬了價格。”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事實上,在IPO新政后,在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的旗幟下,機構給出如此之高的價格,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香港知名投資顧問公司晉裕集團研究員黃文杰稱,內地基金經理大部分都非常年輕,管理經驗有限,且基金經理的利益沒有與基民的利益相捆綁,因此,在投資決策時,包括參與新股詢價時,基金管理者們更有勇氣拿著基民的錢去“豪賭”,更何況,內地基金經理的從業過程大都是從券商等其他金融機構做起,再輾轉到基金公司,業內關系非常復雜。
專家:加強監管拓寬投資渠道
是否有抑制機構“漫天叫價”的方法?有人將矛頭指向了目前的詢價制度,認為價高者應以高價得之,比如在海普瑞的詢價過程中,某機構認為海普瑞價值230元,那么他就以此價購買。
“這只是技術層面的修改,目前在其他成熟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出現新股以多種價格發行的情況。即使這種辦法可以在短期內顯現成效,也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有句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黃文杰指出,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首先要嚴格監管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讓它們的各種信息和行為透明化;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國外市場的一些做法,將基金經理的利益與基民捆綁,例如基金經理的報酬與所管理基金的市場表現緊密掛鉤,而且考核周期至少在3到5年,甚至5到10年,讓基金管理者能夠考慮一個長期的回報,這樣,在申購新股時,基金至少應該考慮下合理的回報。
對于黃文杰提出的利益捆綁建議,董登新用“加強基金法人治理”來概括,他表示必須增加對公募基金,券商理財產品的約束機制。同時,要想解決新股定價居高不下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拓寬投資渠道,增大新股供給等途徑,一旦有足夠多的選擇,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都會仔細思考每家公司的真正價值。(記者 李文藝)
個案
海普瑞重蹈中石油覆轍 成新股破發“領頭羊”
“史上最貴新股”海普瑞從“含金出世”到“首戰鎩羽”,而后“艱難封王”,最后“打回原形”,全過程只用了4天。如今股價始終徘徊在發行價以下,且對其看好者寥寥。
未及上市,就已經有人將海普瑞喻為中小板的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11.15元),因為從超常的發行市盈率、洋溢的一級市場參與熱情來看,兩者確有相似之處。而海普瑞188元的“首日瘋”,似乎也有重蹈中石油覆轍之意。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