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指長協價)能談成那是奇跡,談不成是必然!”年初業內人士的這一悲觀判斷,到底還是變成了現實。在4月28日中鋼協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無奈地表示:鋼鐵企業出于自身生產的需要,可與礦山約定臨時價格采購鐵礦石。羅冰生的這一表態,意味著2010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已經以一種類似去年的結局黯然收場。
今年三月份起,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巨頭繞開中方,先后與日韓達成漲幅最高達83%至90%的談判結果,自此,鐵礦石國際談判事實上已經宣告結束。對于上述結果,中方一直不予以承認,中鋼協還要求中國鋼企“在中鋼協的組織協調下統一行動”抵制這一季度定價機制。然而,羅冰生此次“鋼鐵生產企業出于自身生產的需要,可以和三大礦山自行商議鐵礦石的進購”的這一表態,意味著2010年鐵礦石談判已經結束,中方被迫認可了漲價近乎翻番和季度定價模式這一現實。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指出,在龐大的需求面前,中國鋼企要做好長期接受高價鐵礦石的心理準備。“這是一個坎,繞不過去,唯有咬牙堅持。”
多位專家指出,在解決產能過剩的同時,建立鐵礦石戰略儲備機制,或許是中長期應對高價鐵礦石的可行之策。
-結局
抵制失效2009年噩夢重演
三巨頭之所以敢漫天要價,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對鐵礦石需求旺盛,三巨頭完全拿捏住了中國鋼企的命脈。為了應對鐵礦石價格的不斷飆升,中鋼協在4月初就呼吁國內企業以近億噸庫存為依托,兩個月內不進口鐵礦石,逼迫三巨頭讓步。然而,在中國鋼企巨大的消化能力面前(每個月用礦量超過5000萬噸),一億噸的庫存遠遠不具備叫板三巨頭的底氣。
由于庫存的鐵礦石主要掌握在大鋼企和貿易商手上,中小鋼企對鐵礦石一直處于嗷嗷待哺的饑渴狀態。不少鋼企不得不私下與礦山接洽并通過“約定價格”的形式獲得鐵礦石供貨。攻守同盟事實上已經告破。羅冰生表示,中鋼協在3月底的調查顯示當時我國鋼企的鐵礦石庫存可滿足2個月生產需求,但是現在已是4月底,估計企業庫存有所下降。“從鋼企面臨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了保證生產進行,有的企業和三巨頭有一些談判或者達成一些協議,與行業要求并不相悖。”
“我的鋼鐵”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羅會長的這一表態,表明中方已經間接承認了季度定價這一模式。“這和去年的情況很類似,既不承認談判破裂,也不能談成新的東西。只能接受現實。”
-探因
需求復蘇三巨頭張口大漲價
國際投行暗中操控
鐵礦石價格今年以來一路飛漲,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全球市場的復蘇,鋼鐵市場需求旺盛。
據國際鋼鐵協會(IISI)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66個主要產鋼國和地區累計粗鋼產量為3.42億噸,同比增長29%。其中1月至3月同比增幅分別為25.9%、24.2%和30.6%,均比去年大幅增長。就是此前一直強調鐵礦石供過于求的中鋼協,也不得不轉變看法。羅冰生就承認:“今年全球鐵礦石是一個供不應求的態勢。”
此外,羅冰生也指出,國際金融寡頭也是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的背后推手之一。目前,金融寡頭如摩根大通、匯豐、花旗、三井、荷蘭國際集團、皇家蘇格蘭銀行等大量持有鐵礦石三巨頭的股份。鐵礦石價格一路飆升,這些金融寡頭受益匪淺。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每到鐵礦石談判前期,國際投行都會大幅唱多鐵礦石。
更讓業界擔憂的是,這些金融寡頭還在力推鐵礦石定價的金融化,以圖從買空賣空中獲取收益。資料顯示,國際投行早在2003年就為全球鐵礦石金融化而排兵布陣,如今,三大礦商的高層和占有大量股份的國際投行在重大戰略和經濟決策上相互協調一致,并力推鐵礦石金融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