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類:農行較差
2008年讓廣大投資者認識了結構性產品,那一年有多款結構性產品“淪陷”為零或負收益,投資者才意識到原來銀行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
的確,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而結構性產品則是風險最大的一類,“其條款設計非常復雜,最簡單的設計是在某個時間段,為掛鉤標的設計一個值,大于這個值能獲得多少收益,小于這個值能獲得的收益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很多投資者都難以理解。資金量小的投資者不建議投資結構性產品。”展恒理財公司理財總監石端義表示。
以農行1季度到期的“2009年第4期‘金鑰匙匯利豐’人民幣理財E款產品”為例,該產品為掛鉤歐元/美元匯率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
根據產品說明書及產品成立公告約定,從產品起息日至產品到期日東京時間下午3點之間,歐元/美元匯率從未低于或等于匯率下限1.3890,并且從未高于或等于匯率上限1.5790,則到期時投資者收取2.7%的年化收益率,否則,到期收益為0。
最終,購買了該款產品的投資者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反而損失了產品存續期間的利息等機會成本。
在1季度到期的28款產品中,農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共有7款產品未達預期收益,農行甚至有2款產品為零收益,上述之外,還有1款針對機構發行的結構性產品為零收益。
從安全性角度看,北京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最安全,1季度北京銀行有6款結構性產品到期,這6款產品均保證收益。
而到期年化收益率前5均為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的產品,排在第一的是中行發行的澳元系產品“匯聚寶09106-V-澳元金上加金(3個月)”。
結構類理財產品,各家銀行的平均收益能力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中行、渣打、北京銀行、農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