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2月28日電 題:在滬臺商:冀望ECFA框架早日構建 造福兩岸民眾
中新社記者 崔煜芳
金虎年春來早。此間臺商人士談起新一年的愿景,紛紛表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日前已全面啟動,這對不僅給在東南亞有投資的臺商帶來實惠,也令人對兩岸剛啟動協商的ECFA框架“更賦予期待”。他們冀望兩岸經濟合作機制能早日構建,以造福兩岸民眾,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供更為強大的經濟動力。
上海臺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陸笑炎對中新社記者說:一些在滬臺商在東南亞同樣設有工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對他們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經營管理都是利好。由此談到兩岸啟動協商的ECFA框架,陸笑炎說,根據以往投資經驗,那些傾全力到大陸投資的都是小企業;而中型以上企業都是兩岸布局,因此,絕大部分臺商對ECFA都持歡迎態度。目前在滬臺商有7000家,連同家屬等在滬臺胞有30萬人,如果進行無記名投票,絕大部分臺商都會投贊成票,而且他們都是很期盼的。
陸笑炎表示,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既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心所向。兩岸各界應齊心協力加以推動,以開創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增進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上海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李茂盛等臺商表示,自1987年開放探親以來,兩岸經貿交流日益緊密,大陸在2002年已超越日本,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高,對大陸的投資比重遠高于對其他地區的投資。從經濟整合看,兩岸產業優勢資源有著互補互利的合作可能性。兩岸產業優勢資源若能在合理的利益分配結構下整合,確實有機會將兩岸區域經濟向上進一步提升。
臺商們認為,“大三通”的實現大大降低了兩岸人員、貨物往來的時間、資金成本,讓集團企業的經營變得更有效率;特別是大陸經濟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保持增長,體現了強大的活力和發展潛力。從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的方向看,今后兩岸經濟合作將呈現直接、雙向的特點,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勢在必行。兩岸只有建立制度化的經濟合作架構,才能在不違反WTO規則的情況下進行貿易優惠安排,推動兩岸經濟關系再上臺階。
此間有關人士還指出,臺商扎根大陸20多年才有今天的輝煌的業績,開放陸資赴臺后,臺商當年投資大陸所遇到的問題,陸商也會遇到。而目前陸企到臺灣投資的保護機制還基本沒有,因此,要實現陸資入島投資順暢可行,也必須構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以保障雙方的投資利益。因而,只有構建兩岸經濟合作的總體制度性框架,兩岸的合作交流才能穩定發展,真正做到共創雙贏,造福于兩岸同胞。(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