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投資領域需要關注的幾大問題
1、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有些行業仍在重復建設
目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從低端到高端、從內需到外需、從傳統行業到新興行業產能均不同程度面臨過剩問題。一是外需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難以解決。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以來,中國出口呈現急劇下滑趨勢,導致大部分為外需服務的生產能力出現過剩,其中不僅包括紡織、鞋帽、箱包等低端產能,而且還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等高端產能。二是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傳統行業產能已經過剩,但在建和新建項目仍有較大的規模。據統計,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6.6億噸左右,目前實際需求為4.7億噸左右,1.9億噸左右產能出現閑置。水泥行業總產能達到17-18億噸,而市場需求量大約為14億噸,存在3-4億噸過剩產能。三是部分新興行業也顯露產能過剩跡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目前在我國屬于新興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需求市場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輪大規模投資的刺激下,部分新興行業由于新建項目快速增長,產品需求相對滯后,已經出現產能過剩跡象。同時,部分投資項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實、項目管理不規范、項目趨同化傾向突出等問題,重復建設有所顯露。
2、投資增長主要依賴政策拉動,支撐投資增長的內生動力不強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出"增長靠投資、投資靠政府"的特征。在政府大規模投資和寬松貨幣政策的配合下,出現了國進民退和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爭利的局面,部分國有資本大規模進入競爭性領域,擠出了社會投資。如國有企業在各地土地拍賣中頻頻成為"地王",中糧收購蒙牛,國有虧損企業山東鋼鐵收購民營盈利企業日照鋼鐵公司,民營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運輸領域等。社會投資由于受到市場信心、國外需求、融資約束、市場準入限制等影響,增長乏力,尚未出現由政府投資向民間投資的增長動力轉換趨勢。
3、地方配套資金不足,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隱含系統性金融風險
地方配套資金不足,資金到位率偏低。盡管政府投資在短期是擴大內需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項目資金配套能力較弱。當前地方政府投融資方面面臨的困境是,一方面財政實力有限,配套資金不足,影響中央政策的實施效果;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融資平臺遍地開花,銀行盲目授信、資金運用不透明、信貸資金財政化等各種問題不斷集聚和突現,給地方財政、銀行風險和經濟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
地方政府出于融資和保障基礎設施項目資金供給而建立了各種政府投融資平臺,作為承貸主體統一向銀行貸款,然后再將貸款轉貸給企業或項目,使債務信貸化。今年新增貸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據有關部門的調研,2009年6月末,全國共有政府投融資平臺約8000多家,總資產近6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約60%,平均資產利潤率不到1.3%,特別是縣級平臺幾乎沒有盈利。政府投融資平臺總體負債率較高,盈利能力較低,透明度較低,銀行對平臺及地方政府的整體債務水平難以準確評估,信貸資金監管難度較大,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潛藏著系統性金融風險。
4、投資效益進一步下降
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增長,一定會出現投資回報遞減的現象,也就是說投資效率下降。增量資本產出率是反映投資效率的主要指標,這個指標的意義就是每增加1塊錢的國民生產總值,需要投資多少錢。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和印度這些國家每增加1元的國民生產總值一般需要投資1到2元。我國從1995至2009年15年內平均增量資本產出率是4,也就是說我國每增加1元的國民生產總值需要投資4元。預計2009年我國的增量資本產出率將達到創紀錄的9.5,不僅大大高于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1998和1999年通過擴大國內需求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增量資本產出率水平。目前,我國的投資主要靠銀行信貸支持,投資效率過低意味著銀行信貸回收前景堪憂,金融系統風險加大。
三、投資領域宏觀調控的重點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改善基礎設施、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環保、發展公共衛生和基礎教育等,都需要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保持較快的投資增長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特別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投資仍是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手段。但如果不通過需求結構、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等結構性調整來釋放出民間自主性投資,難以解決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國進民退等問題,難以實現增長動力由"政策刺激的內需增長"向"自主性內需增長"的切換,難以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難以保持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較快增長。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投資管理,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1、增強投資增長的內生動力
深化壟斷行業、公用事業和社會發展領域管理體制改革,在鐵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壟斷行業和公用事業與社會發展領域引入競爭,盡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業準入制度,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這些領域。擴大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范圍,對民間投資投向國家鼓勵的領域、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公益性事業和進行自主研發的,要在稅收、融資、土地等方面給予支持。拓寬民間投資的直接融資渠道,積極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等股權投資基金。切實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
2、發揮好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的作用
明確政府公共投資范圍,進一步把公共投資向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特別是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并加強對發展新興產業的引導。建立健全公共投資正常增長機制。有效地規范國有企業投資行為,引導企業圍繞主業和發展實體經濟進行投資,加大對自主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投入,國有房地產企業應從競爭性房地產領域逐步退出,更多地承擔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建設。國有資本經營收益要明確按一定比例用于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建設。
3、推動企業兼并重組
圍繞企業兼并重組中遇到的稅收分成、社會保障、債務等難點重點問題,研究制定財稅、金融、資產處置、人員安置等方面的政策,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發揮資本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的作用,積極推動企業并購和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
4、改進和加強投資管理與調控
完善投資項目審批核準備案制度,圍繞防止盲目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過度擴張,建立健全相關部門聯動聯控和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把好用地批準、環境影響評價、信貸審批、產業政策審核等各個關口,對違反基本建設程序、違規占用土地、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新上和在建項目要制定更加嚴格和可操作的處罰措施。建立健全投資項目后評價、重大項目公示和責任追究制度。(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