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投資方向上,他們做了調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措施,對商業地產幾乎沒有限制。“以往,我們投資喜歡‘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今,我們的投資領域,從住房、商業并重,轉向以商業地產為主,而做商業地產,是浙商的強項。”
“一個商鋪養三代。”這是浙江人的一句老話。現在的說法是:“假如你愛他,就勸他做商業地產,因為它的利潤、回報實在太高;假如你恨他,也勸他做商業地產,因為它的風險也實在太高,做不好就會血本無歸。”
浙江人天生會做買賣,對錢有本能的嗅覺。十幾年前,他們初來北京做生意,多聚集在南城,人越聚越多便有了“浙江村”。經過浙商多年經營,現在的“浙江村”,有各類門店超過3000多家,中大型批發市場就有30多家。像北京有名的虹橋市場、天意市場、潘家園市場、馬連道茶城等,也都由眾多浙商投資、經營。
“市場、市場,有市才有場。‘市’,我的理解就是人氣、人流。沒有人的地方是做不了買賣的。在人煙罕見的地方,哪怕搞出一個五星級的場所,招商也很難。”
“選什么樣的商業地產進行投資,我們看兩個標準:一,地段位置好不好。要是在二級城市做商業地產,我們先問這個城市的常住人口是多少,流動人口是多少,人均收入是多少,在兩公里之內的商業網點有多少。做商業,商戶越多越好,消費人口越多越好,賺的就是‘人頭錢’;二,看外部環境好不好,也就是看社會治安情況怎么樣。否則,你賺到錢了,三天兩頭有地痞流氓來騷擾,也肯定沒法做生意。”
做商業地產,投資團一般用這幾種方式:一、最簡單的就是把項目全包下來,一下承租10年、20年。整體承包的好處是能壓低價格。然后,再重新包裝、定位、對外招商;二、以租代買的方式。如果一個項目投資兩三億元,只首付啟動資金3000萬元,半年后再付一筆錢,一年后又付一筆錢。兩三個億,在幾年之內付清。三、協助招商引資,按業內規矩得傭金。四、只買攤位。一下子買上十個八個攤位,再轉租給別人經營,這就屬于小打小鬧了。
有一回,投資團去東北考察一個項目。那是長白山腳下的一座縣城,這個縣正在修機場,鐵路和公路網四通八達。“資源、交通出人意料地好,讓人驚嘆的是,直到投資團到來之前,這里還是一片沉睡的商業處女地。”
陳俊他們去參觀縣下的一個鎮,說是國內目前最大的人參集散地,但因為缺少深加工、精包裝、規模小等原因,所以效益并不好,沒掙多少錢。
“那么金貴的人參,卻像賣大蘿卜一樣堆在地上賣,搞得不值錢。花上300元,就能買一大手提袋的人參,看了讓人惋惜!這一大袋子人參,要是拿到我們浙江倒賣,不知能賺回多少個300塊。人參,多珍貴稀有的東西呵!經過反復考察、調研,—位溫州商人,決定投資幾千萬興建人參市場,并建立產銷、精深加工一條龍體系,重新包裝,打造品牌。結果,他當年就收回了投資成本。”
還有一年,投資團去東北某地投資商業地產,結果開始招商了,可就是招不來商戶。
“我們就納了悶:這么好的市場,攤位搞得好好的,還有暖氣,而室外溫度是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冷得要死,可商戶們就是不進場。難道當地人喜歡在戶外做生意?我們反復問原因,你猜他們怎么說:進市場,得交取暖費。可我們一個月才收10塊錢呵!就為了省這點錢,他們寧可站在冰天雪地里挨凍,真讓人哭笑不得。算了!我們干脆把取暖費免了,他們這才進場做生意。”
“目前的投資渠道太狹窄,政府應該好好引導這些民間資本,往什么地方、什么行業上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任其盲目、隨意地流動”
最近,陳俊往來于北京與遼寧兩地,他們盯上了那兒的海景房。
“聽說當地人,是不太買什么海景房的,嫌潮氣重。人生地不熟,猛地到一個地方投資,你們不會受騙上當嗎?”我問他。
陳俊說,這幾年,“投資團”被騙失手的事還沒有過。但被忽悠的事,倒是經常發生。“到了地方一看,跟說的完全不一樣,那我們就打道回府,不投就是了。”
現在,外地來找“浙江投資團”去做項目的人越來越多。有開發商,也有政府部門。怎么才能規避風險,投資不失手,陳俊說他們有三步曲。
“第一步,我自己或我們幾個人,先跟著過去看看,對方負責所有開銷,接待得很好,說得也很好,尤其是政府項目,那簡直就是十全十美;第二步,感覺項目有做頭,我們再去。這次去,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悄悄地潛伏進去,明察暗訪,實地踏查,詢訪當地老百姓,這樣能聽到真話,了解到實情;第三次,如果仍然感到有價值,又去了。這回,我們把了解到的問題,全擺到桌面。對方一聽,得!他們知道的比我們還多,不能瞎忽悠了。總之,要來來回回好多次,才能最后拍板,這樣基本上不會失誤。”
聽陳俊的口氣,投資房地產,一時半會兒他們不會收手。可眼下的房價,實在太高。今年北京的房價,又上躥了一大截,還敢往里投嗎?
“投!我們浙江人做生意就是這樣,只要看準了,有賺頭,就大膽出手。我們做項目,從來不開論證會,從來不帶什么專家、學者,我們不聽他們的。”
他底氣十足,對后市充滿樂觀。“現在回頭看看,每次打壓過后,房價還不是彈得更快、更高?我的觀點是:一,房價絕不會跌回幾年前的價位,只會高起點后的小回落。去年趕上全球金融危機,房價也只是小幅回落而已,接著漲得更高;二,未來房價,不漲是不可能的。”
話雖如此,但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他也覺得投資空間越來越小。“在北京,現在的投資回報率已降到10%,個別項目甚至低于5%,算不上是肥肉了。假如沒有15~20%的投資回報,我們是不會做的。”但一些交通發達、資源豐富的二級城市,比如長沙、成都、沈陽等地方,還有升值潛力。現在,他們把眼光瞄準了這些城市。
不過,陳俊也承認,選擇投資房地產,實際上也是浙商們無奈的選擇。
“現在做什么生意,能像買房這么劃算?5年不到翻三番。”陳俊的老鄉都這么說,“這兩年,也只有房地產保值、增值的潛力最大。做外貿的浙商,基本上很慘,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巨虧的巨虧,生意很難做。炒股吧,就是一串數字上上下下的,很難掌控,總覺得不實在。前幾年,炒煤的浙商也不少,現在怎么樣?也都賠了。溫州一個做鞋的老板,投資小煤窯,出了事故,面臨整頓,投資失敗。辦鞋廠多年攢下的錢,全都搭進去了。”
投資買房,相對也省心省力,并不用花太多時間精力打理。“只要你看準了,投下去,房買了,扔在那半年一年的再拿出來賣,價格又不一樣了。你說說看,現在,這種扔下不用管,過一陣子就能賺上幾倍的生意,還有嗎?”
有報道說,現在浙江的民間資本,有10000個億,其中4800億元,趴在銀行里。
“浙江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陳俊說,現在,存款利率低,物價上漲快,浙江人本來投資意識就強,但受金融危機影響,好多行業不景氣。錢要生錢,哪能捏在手上,總讓它在銀行里趴著。最保值、最安心的東西,就是房子了。
“資本就是追本逐利的,哪兒掙錢,就往哪兒流動。浙商投資房地產的熱情這么高,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目前的投資渠道太狹窄,政府應該好好引導這些民間資本,往什么地方、什么行業上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任其盲目、隨意地流動。”(記者 董月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