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陸金龍:“最多10家8家,還不到1%。”
記者:“能達到標準?”
陸金龍:“這么多的企業,上百萬人的就業就會受到威脅。”
就算是像新日電動車公司這樣的龍頭企業有實力申請摩托車生產牌照,但董事長張崇舜還是認為,他們在明年1月1日新國標生效之日前獲得合法生產牌照的可能性為零。
張崇舜:“最快,每個部門不干涉,也需要半年的時間。”
這些即將失去生產電動摩托車資格的企業感到很迷茫,他們需要有關部門能夠給他們一個緩沖期,而不能一刀切。
常州綠能電動自行車公司銷售副總經理于瑩:“第一,中間要有一個過渡期,讓我去消化,消化庫存;第二,我們這樣的企業如何去取得合法的資質,這是需要有時間的,我們覺得非常的倉促。”
于瑩從事電動車行業13年,見證了電動自行車市場由小到大的發展。然而現在這個親手培育的市場轉眼就不屬于自己,他感到很痛心。
于瑩:“就好比我的孩子我辛辛苦苦養大,突然告訴我這個孩子不是我的了,而且我親生的不屬于我,很難受。”
而由于此次電摩標準起草者是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車輛分技術委員會和摩托車分技術委員會聯合組成的電動摩托車標準起草工作組。很多人認為,這是摩托車行業想來搶奪電動自行車這塊巨大的市場蛋糕。
記者:“這次國家標準起草,有沒有征求電動自行車企業意見?”
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陸金龍:“有企業參加了討論,但沒有什么話語權,話語權是以摩托車行業為主的,他們僅僅是聽客而已,我們行業協會沒有參加。”
記者:“因此你們認為這個標準有失偏頗,不切實際。”
陸金龍:“是的。”
電動摩托車標準之爭在電動車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自從20年前國內第一輛電動自行車誕生以來,現在國內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2億輛。如果按每輛車3000元均價來計算,市場總量達到3600億元,這塊蛋糕確實不小。
但我們采訪的不少業內人士說,如真按新國標來要求,電動自行車這個龐大的行業幾乎就走進了一條死胡同。那這幕電動自行車版的《生死時速》到底是誰在充當著幕后導演?
電動自行車難跨入電動摩托車的門檻
電動摩托車國家標準即將實施,不少現在作為非機動車上路的電動自行車,很可能今后就得改稱電動摩托車,變成了機動車。而從非機動車到機動車,一字之差把眾多電動自行車廠家推到了生死邊緣。
新標準公布之后,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以及多個地方行業協會都已經向國家標準委遞交申請,希望撤銷或暫緩執行電摩新國標,并且將矛頭指向了摩托車企業,認為它們在借助國家標準搶奪市場。難道這真是一場摩托車企業對電動自行車企業的暗戰嗎?我們也到摩托車生產重鎮—重慶進行了調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