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車加氣排起長龍,出租車天然氣加氣站全面掛停氣牌,工商業用氣大面積停供,居民用氣緊張……
乍看上去,這次突如其來的天然氣緊張,只是源于“雪一直下”。 “11月以來,我國出現長時間大范圍雨雪天氣,造成華北、兩湖、西北和華東地區天然氣使用量增長迅速,普遍超出供應計劃,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11月18日,發自新華社的消息如是說。
相比自然災害帶來的突發狀況,數日之后,來自國家發改委的表態則激起了市場的緊張:國內天然氣短缺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根本緩解。
“天然氣將長期供不應求”的巨大利好令股市供氣板塊全線飄紅;半個月內,中國國內天然氣批發價格平均每噸暴漲500元~700元,漲幅近兩成……
同時,“氣價過低”的行業判斷愈發堅定,天然氣價格改革提速傳言越傳越真。
觸發市場連鎖反應的背后因素,顯然不獨在價格。解決供需短缺根本問題的手段,也并非簡單的價格調控即可謀定全局。
近年來,并非產氣大國的中國,已逐漸成為用氣大國,且已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由于過于迅猛的市場開發,盡管前方不時傳來發現大儲量氣田的喜訊,但很快又被后方激增的消費量所淹沒。本世紀以來,中國天然氣消費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長,2008年天然氣消費量807億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與當年國內產量相比,供應缺口近50億立方米。今年預計國內天然氣產量為890億立方米,而需求增至1000億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達110億立方米左右。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中國未來的天然氣供需缺口還將繼續擴大。
相對于能夠帶來直接利益的市場開發(工商業用氣),用于公共應急保障服務的儲氣設施投入則因花費巨大而乏人關切,全局性的供氣調配捉襟見肘。以至于一有突發情況,便引發整區域的短缺局面。此次危機中,盡管國家發改委已經通過進口天然氣增加國內供應,中石油、中石化等天然氣生產商也表態增加產量, 但也只能是亡羊補牢。
同時,國內油氣生產企業“先有資源,后找市場”的傳統氣田開發模式,也正在承受突然“爆棚”的需求所造成的倒逼,氣田開發周期難以契合消費節奏,增產艱難。
……2009年的這場大雪,只是落在天平上的一粒沙,把若干暗流涌動的潛在矛盾,驟然變成了現實問題。
四川“氣短”
前幾年曾有人說,即使全國都缺天然氣,四川也不會缺天然氣,因為四川是“產氣大省”。而如今,四川也開始“氣短”了,而且還異常厲害。
“找氣運動”:今年缺口達30億方
四川近來越來越嚴重的“氣短”現象,讓任文海寢食難安,很是“上火”。
作為四川中海天然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今年任文海先后分別和阿壩、甘孜、涼山及攀枝花這“三州一市”的部分縣區簽署了日常生活天然氣供應協議,但事實上他卻“無氣可供”,反倒自己為“找氣”落下“一肚子氣”。
為解決“燃眉之急”,他只得不遠萬里從新疆購買天然氣,以滿足部分縣區的生活用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