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我們要在長遠的規劃、投資方面,注重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中國現在是新興的、上升的重要經濟體,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重要一員,在這方面不是跟著走,而是應該走在前面,引領發展。
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積極的、艱難的,但經過努力可以實現
記者:11月26日,我國公布了到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等具體目標。您怎么看這個行動目標?
潘家華:我是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的委員,在確定這一行動目標的過程中參加了一些討論。這個目標,我認為是積極的。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可能陷入困境、僵局的情況下,把這個自主行動的目標拿出來,是非常真誠的。我們知道,“巴厘路線圖”是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談判的基礎,但“巴厘路線圖”并沒有要求發展中國家作出量化的減排承諾。在發達國家減排承諾不夠或者沒有作出承諾的情況下,中國作出這樣的承諾是建設性的。
但是,實現這個指標是艱難的。我個人認為這個目標有些偏高。我們能夠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但“十一五”的目標不可能復制到“十二五”。關停效果好、成本低的小火電、小煉鋼、小水泥,基本上在2010年前就關停完了,同樣幅度的節能減排,下一步做起來顯然更困難。“十三五”的節能減排幅度必然要低,因為節能減排的難度會越來越大。我們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人口數量增加,生活品質將進一步提高,要想節能減排、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談何容易,我們必須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我們必須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對中國自身也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有助于減少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
記者:國際社會提出應對氣候變化,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您剛才也提到新的投資要注意投向高能效、高碳生產力,請展開談談。
潘家華: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前夕,中國政府明確提出,要把碳排放作為一個指標,在“十二五”規劃中得到體現。高能效、高碳生產力,就是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碳排放,實現低碳發展,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目前,全世界減碳已經是勢在必行,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謀劃今后的發展,必須要有戰略眼光。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在投資中不考慮碳排放的因素,將來很多產品就進入不了國際市場,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將被淘汰!現在發達國家的很多產品已經有碳標識、碳標簽了,我們再不考慮這個問題,將來的產品就出不了國門。我們的產品、企業就沒有競爭力了。 (劉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