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案資料
張先生,45歲,某集團高管,稅后年薪45萬元;易女士,41歲,某大型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稅后年薪24萬元;兩人有單位辦理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夫婦倆在十年前都購買了重大疾病醫療保險,保額分別為15萬元;有個女兒上高一,在學校參加了學生醫療保險,還有單買的保額20萬元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夫婦雙方父母都有退休工資和普通的醫療保險,在目前無大病的情況下暫不需要兒女負擔。
家庭擁有城內150平米和城郊250平米住房兩套,目前市值350萬元和540萬元;因考慮常住城內,周末和節假日住城郊,兩套房屋均暫不考慮出租。城外250平米的住房為今年剛貸款購買的,每月還款25000元,還款期還有10年。目前除留有備用的定期存款10萬元外,基本無銀行存款。
現有私家車1輛,準備兩年后淘汰買一輛30萬元左右的轎車。
家庭日常花銷每月約6000元,全年約7.2萬元。每年家人旅游及給父母補貼約5萬元。
每年房屋物業、供暖等運行費用約3萬元。商業保險支出9000元。
- 理財目標
1、開始進行養老規劃;
2、孩子7年后大學畢業后可以出國深造;
3、父母大病時可以隨時提供幫助;
4、盡可能提前還清銀行貸款。
5、盡可能合理利用余錢并保值增值。
- 財務狀況分析
張先生和易女士同為四十而立的年齡,事業有成,屬于金領高薪一族。他們比較注重生活品質,剛剛負債買了郊區住房,平時住市區,周末住郊區。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平時不用他們負擔。二人年收入69萬元,家庭年支出46.1萬元,其中房貸支出30萬元,占收入的43.5%,略高于合理的40%負債收入比例的上限。其他支出尚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年度結余22.9萬元,結余比例33.2%,處于合理水平。
從資產來看,張先生和易女士的家庭資產市值900萬元,遠遠超過普通大眾的資產規模,這也是他們多年努力打拼的結果。具體分析資產結構,房產市值890萬元,占98.9%,而且全部為自住房,無法給家庭帶來現金收入。他們的金融資產只有10萬元,僅占資產的1.1%,作為備用現金,不足三個月的生活費支出,流動性比例偏低。這種資產結構顯然是不太合適的,這種資產結構限制了他們多渠道獲得資產增值的可能性。他們的償債比例為24.4%,處于合理水平。
張先生和易女士高房產低金融資產的資產結構影響了他們的資產增值潛力和財務目標的靈活性。另外,他們的收入全部來源于工薪,且未來一段時間里可供調配的資金仍全部來源于收支結余,保障他們的收入能力是實現未來財務目標的基礎。而夫妻倆的保險額度各自只有15萬元,不足一年的工薪收入,這樣的保障明顯是不足的。孩子的保障目前來看是足夠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