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結構增活力:
企業搶抓先機提升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企業搶占市場制高點的必要途徑。金融危機下許多傳統制造業企業不但牢牢把住了手中的“一畝三分地”,同時還加大了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的投入。
義烏市安冬電器有限公司主要生產仿真壁爐。針對金融危機中訂單的減少,公司對傳統的燃木壁爐和燃氣壁爐進行了創新,研發出一種寬屏燃木顆粒壁爐。“這是生物質能源,屬于零碳排放,既符合國家政策也符合國際上的發展趨勢。就算美國要收碳關稅,也照樣能打進美國市場。”董事長朱宏鋒自信地說。
與傳統制造業企業相比,科技創新型企業在本次危機中就顯得更加游刃有余。一些企業依托研發優勢在全球市場調整和資源配置中獲得了更多的商機。
坐落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桑迪亞醫藥技術(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在別人的企業四處尋找訂單之時,它卻在選擇合作伙伴。“科研就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創新就很難維持生存。公司每年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上千萬美元,占到所有新投入的近1/2。”董事長王曉川博士說,“依靠公司人才和高端產品的優勢,企業成長非常快。今年來主動上門尋求合作的公司明顯增多,有時候一天就有5批客人來談合作,應接不暇。”她說。
民營企業的生存離不開中央政策的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的融資環境。國家連續多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對眾多民營外貿企業也是巨大的“福音”。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民營企業敏銳的政策把握能力和尋找商機的能力是許多其他企業的典范。“它們更善于從政府政策和市場變化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商機和經營模式。”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省民營經濟同比增長12.9%,快于全省經濟增速1.2個百分點。而在民營經濟最為集中的浙江省,到今年9月底,全省在冊企業71.7萬戶,其中民營企業66.9萬戶;新設內資企業注冊資本的98.47%為民營企業所投。
調研中發現,眾多企業家津津樂道的還不是如何克服金融危機,他們考慮的是如何在后危機時代加快發展。
內需再發力:
民間投資消費待挖掘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7.7%。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3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回穩向好的首要原因;消費貢獻4個百分點;而受外需萎縮的影響,出口則拖累了中國經濟3.6個百分點。
“外需萎縮在短時間內不會根本改變,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逐步穩定外需的情況下,還要繼續牢牢立足于擴大內需。”張其佐說:“中國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表明,以往的出口、投資驅動,已轉為投資和消費驅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民間投資和消費能力,仍需要進一步啟動。”
中小企業的發展,是繼續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力量。截至2008年底,我國共注冊中小企業970萬戶,創造的GDP占全國的60%,稅收占50%,提供的就業占80%。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中小企業實現增加值超過2603億元,增長17.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51%以上。在東部,中小企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更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目前仍然面臨不少瓶頸制約,資金難等老問題依然存在,這是制約民間投資的一個原因。”德陽市中小企業局局長黃琦說。德陽市不久前對中小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有14.8%的企業從沒在銀行貸過款,靠親朋借貸甚至高利貸維持企業運轉,部分企業民間借貸的月息高達5%,公司生存發展艱難。
黃琦表示:“只有中小企業日子好過了,民間投資才能有效啟動;只有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活躍起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才有堅實的基礎。”
廣闊的農村市場存在巨大的內需潛力,但目前啟動仍然有限。在甘肅,雖然農村消費增速8年來首次超過城市,但絕對數額還不到城市的1/3。
在西安市新民街,推著小車賣水果的來曉輝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比以前掙錢多些了,但看病、小孩上學、伺候老人都要用錢,算計這些花銷,掙得還是太少,不敢怎么花。“負擔還是很重,心里沒底!”
“產業結構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合理、投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民間投資和消費能力;而社保體系尚未完善,教育、住房、醫療等缺乏充分保障,這是老百姓不敢花錢的關鍵原因。”西安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專家李永泉說,“必須有效破解這些深層次矛盾,讓企業負擔減輕、老百姓敢花錢,內需才能更上一個新臺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