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中旬,美國商務部發布立案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標準鋼緊固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作為浙江省緊固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的倪定得知這一消息有些激動,雖然從知道可能會打官司那天開始,倪定和他的同事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聯絡相關的當事人、選定律師、疏通關系,但他還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結果。
不僅是倪定,很多人的心弦都被牽動。在今年9月,美國紐科緊固件公司(NucorFastener)向美國商務部(DOC)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遞交申請書,要求對我國出口碳鋼緊固件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浙江是全國緊固件重點出口地區之一,僅以寧波一地為例,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至6月,寧波地區出口到美國的緊固件產品達1.6億美元,毫無疑問這個浙江優勢出口行業將受到重創。
倪定清楚“雙反”調查啟動,浙江的上百家涉案企業、幾十萬從業者、一個行業的命運都有可能被改變。
倪定和緊固件企業的遭遇并不是孤例。今年有太多的“倪定們”和企業卷入了“調查”中。
來自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我國已遭遇貿易救濟調查69起,涉案金額91.56億美元;僅今年前6個月中國外貿產業和企業已經遭遇了來自15個國家(地區)的60起各類“貿易救濟調查”舉措,涉及金額達到82.67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008年全年涉案金額62億美元,增幅明顯。
“中國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用這樣一句話注解中國國際貿易所面臨的局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即便是享有物美價廉美譽的“中國制造”成為眾多國家排擠的目標?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秘書長鄧雅俐說:“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各國經濟進入低谷,出于對本國企業的保護,這些國家紛紛開始進行貿易保護,抵制他國出口。”
宋泓也贊同這一說法,這些國家的國內經濟復蘇緩慢,因此才會出現多個國家同時對中國采取貿易限制措施的表現。但他也強調,從9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就是全球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限制最大的受害國,危機以后的這種情況表現就更為明顯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則認為,各國集中在這一時期對我國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表面為本國經濟爭取利益,實際卻是逼迫人民幣匯率提升。
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近期發布一份報告,報告稱未來中國人民幣貿易加權的有效匯率至少要升值20%。盡管奧巴馬贊成人民幣匯率穩定,但美國真正在做具體措施的時候,仍在不斷地直接或者通過其他國家對中國施加壓力,以“雙反”為代表的貿易限制就是最直接的手段。
但也有專家并不認同這一看法,宋泓就認為,貿易限制和人民幣升值沒有必然聯系。他的理由是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不僅是一個匯率的問題,人民幣從2005年以來已經升值了20%,但是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依然很強。從這個角度來講,外國采取貿易限制的這種做法更多的是因為國內的產業受到了影響。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曾因貿易逆差問題提出了日本威脅論,逼迫日元升值,對日實行進口限制措施,導致貿易摩擦不斷升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