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創業板“三高癥”
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人們對中國式創業板懷揣過各種各樣的夢想,然而我們不難發現,創業板市場天然就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眼下,首批28家公司備受質疑的發行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的憂慮。高發行價、高市盈率和高超額募資比例的“三高”特點,不可避免地會令二級市場承壓。
1誰詢出了發行天價
統計數據顯示,28家創業板公司平均的發行價格達到了25.43元,發行市盈率(靜態算術平均)則達到56.6倍。其中,28家公司中的第一高價股為紅日藥業,發行價60元/股;而發行市盈率最高的則為鼎漢技術和寶德股份,均超過了80倍。
明知貴得離譜,可又是誰冒著風險詢出了這么高的發行價?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日前表示,創業板定價完全按照市場投資者出價定,證監會沒有干預。
根據公開披露的發行結果,包括券商、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成為了參與創業板“打新”的主力。一位多次參與創業板“打新”的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股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讓機構“打新”更像是“一錘子”買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認購到新股,有時候就不得不把價格往高了報。
2 誰為億萬富翁買單
與高發行價如影隨形的是A股市場上最能撩動人們興奮神經的“造富”傳奇。這也許不是創業板專屬的特點,卻在創業板市場上登峰造極。
據不完全統計,僅以發行價計算,首批28家創業板企業中就有70多名股東一步躋身億元俱樂部。
問題的關鍵是,資本市場終究是場博弈的游戲,這么多人在一夜間腰纏萬貫,又該由誰來為他們的暴富買單?當我們用25元、30元甚至是50元的價格,戰勝了重重對手,從別人手中接過他們用5毛錢或者1塊錢廉價買來的股票時,誰能保證我們慷慨給出的溢價,能夠在二級市場和企業未來的成長中得到相應的價值體現?
狂熱和激情終究會回歸理性,創業板公司的超高價格顯然也維持不了很長時間。3個月的鎖定期后,那些追高買入者,難逃巨幅虧損的局面。
3 超募資金是否資源錯配
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說到底是市場引導下的資源配置。對于上市企業到股市上籌錢,最理想的狀態是,需要多少就融多少。可眼下,最令監管層和市場感到頭疼的,恐怕是創業板企業普遍的大規模超募現象。
數據顯示,28家公司合計超募83.184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2.971億元。
硬塞來的多余資金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超募資金該如何使用呢?監管層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緊急立規,深交所明確指出,創業板企業超募資金應同樣存放于募集資金專戶,而且應當投資于公司的主營業務,不能用于開展證券投資、委托理財、衍生品投資、創業投資等高風險投資。
企業的主營業務是否能夠吞得下超過募集計劃一倍還多的多余資金?一味要求將資金投向主營業務,是否會帶來重復建設和資金使用效率的下降?資金如果只留在銀行專戶下無所作為,是否意味著是一種社會資源的錯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