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價值評估的角度看,內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高估就是透支了未來,從風險的角度看,高估是安全邊際的反面。和安全邊際一樣,過度高估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標準。對一些處于高成長階段的一流企業來說,過度高估的標準就要定得高一些,否則很容易賣得太早;對于一些二三流的企業或者一些周期性的企業而言,過度高估的標準要定低一些,否則很容易賣得太遲。實際上這類企業的股票,在接近其內在價值或達到其內在價值時就應該趁早賣出不必等。
最佳買點:大盤恐慌+公司壞消息
《財道》: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都有一連串成功的投資故事,能否將其中的一些經驗與眾多讀者分享呢?
陳理:人們通常把失敗歸結為自己運氣不好,把成功歸功于自己能力超群。所以巴菲特主張要像解剖自己的失敗案例一樣無情地解剖自己的成功案例。
現在看自己所謂的投資“成功”案例,有的表面看投資理念非常純正,實際上結果很滑稽,純屬運氣好。比如,1996年初湖北興化以績優成長股的名頭上市,但市盈率不足10倍。我認為嚴重低估于是買進,第二年業績翻倍,10送10,不出兩年股價最高上漲了12倍,最后回落到10倍時賣出。直到后來湖北興化業績造假東窗事發,才發現自己頗為得意的成功案例不過是上市公司做假賬的功勞。
很多成功的投資案例主要靠分析,但結果遠超預期,運氣占相當成份。如早期的四川長虹,近期的萬科、招行和伊泰B。以長虹為例,1995年股市低迷,當時四川長虹業績優異,彩電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25%,之前幾年年均增長率達到50%,處于高成長期。但當時市場主力機構喜歡炒作本地小盤概念股,不相信西部地區的公司能有如此優異的業績,而且長虹因為國家股轉配股的紅股部分違規上市被停牌過一段時間,導致其市盈率在一段時間僅在3至6倍之間波動。相當于內在價值1至2折,這無疑是一座金礦。于是我陸續買進了長虹的股票,一直持有到1998年長虹基本面走下坡路后陸續全部賣出。
這些所謂“成功案例”都具有共同特點,即公司競爭優勢明顯、業績高增長,但因為大盤恐慌,加上公司或其所在行業出現壞消息,導致股價嚴重低估其價值,符合巴菲特的選擇性反向投資策略。“大盤恐慌+公司壞消息”帶來了最佳買點,“利潤高增長+市盈率上升”的正向“戴維斯雙殺”(國內也有人翻譯為“戴維斯雙擊”)帶來了巨大漲幅。(丁文亞)
調研“順口溜”
所有的投資名家都對公司調研有一番心得,陳理也不例外。他自己在過去上市公司調研中的經驗總結成了一組“順口溜”:
1、看年報一手資料,有疑問電話了解;
2、調查前做好功課,準備好要問問題;
3、多參加股東大會,與高管接觸對話;
4、直接去拜訪公司,參觀與董秘交談;
5、去超市或服務點,觀察和用戶閑聊;
6、聽競爭對手意見,向行業專家請教;
7、讀老總文章書信,留意其言行思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