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衍生產品廣攬財源
在國內,一部電影在公映后3~6周內就基本實現了大部分票房收入。所以一部片子成功與否,在很短時間內就會揭曉,若票房不理想,制片方的損失將是慘重的。為了降低風險,因此,在電影的上游環節,制片方還可通過植入性廣告、貼片廣告、商家贊助首映式等形式,在電影還未放映前就提前收回一定成本。
《手機》是國內率先進行了植入廣告的電影,觀眾們至今仍記得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使用摩托羅拉手機,還有多個特寫鏡頭。而近年來幾乎每部電影院播放的影片中都有貼片廣告,就是影片開始前插播的約30秒/條的小廣告,時長5分鐘左右。此外,越來越隆重的電影首映式也成為投資方掘金的法寶,“夸張”的首映禮不僅可以積累影片人氣,還可拉來商家贊助,獲得實實在在的收入。
許耀文認為,國內電影衍生品做得還不夠到位,仍有諸多領域值得開發,如道具拍賣,電影角色玩具制造等,這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除了拓寬收入渠道,部分影視制作企業也開始向下游滲透,收購院線,控制終端等。據悉,華誼兄弟本次IPO,部分募集資金就將用于下游行業的建設。
前景:電影業還有極大空間
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日本,僅有兩條院線,規模相當于我國院線前五強,票房收入更遠超中國;與美國約8000人擁有一塊電影銀幕相比,中國約30萬人才有一塊電影銀幕。這些數據都顯示,我國的電影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電影業2008年產值超過40億元,是迄今為止最高的年度票房總收入。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電影行業僅算從低谷走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電影業才剛起步。
廣電總局的統計數據稱,院線制改革以來,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從2001年的9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43億元,增幅近4倍,年復合增長率接近40%。而2008年我國以30%的票房增長幅度居全球之首,并首次進入全球電影票房市場的前十名。
去年,我國年產故事片總量為402部,僅次于印度和美國,位列全球第三。但其中實現票房收入200萬元以上的只有60部,占總數的15%,有過億票房的只有8部。每年拍攝的大部分影片甚至進不了影院,這是目前電影行業發展的一個隱憂。
申銀萬國認為,未來5年,我國電影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35%,預計到2014年,國內票房將突破200億元。
“我國電影行業目前處于高速發展期,即使在去年的金融危機下,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原因就是電影是娛樂消費中成本最低的,經濟環境不好時,它能成為其他娛樂的替代品,而經濟環境好時,又能跟隨大環境一起發展。”許耀文說。
邢惠斌預計,三年內中國電影行業的年產值將突破百億,而200億、300億元的年產值也并不遙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