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后存稅收漏洞
新京報:現在創業板的股票也都在招股書里面披露了股東的鎖定期,一般大股東是三年,小股東是一年,和主板的差別不大,你怎么看這一點?
華生:應該說創業板的鎖定期大體上是合理的,國外市場對創業板的鎖定期要求也是長一點的。因為創業板和所謂創業企業,它的經營并不是很穩定,怕股東撈一票就跑了,所以鎖定期要求會長一點。
我們的創業板鎖定期為什么會跟主板差不多,這個主要是我們的主板要求太長了,所以我們的創業板也顯得沒有特色。
新京報:創業板公司顯著不同于主板公司的一點是,自然人股東和創投機構特別多,鎖定期都是一年,這是不是意味著創業板公司上市一年后也會遇到解禁的風險?
華生:如果你從市場是理性的角度來推斷,出現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并不大。因為大家都知道要解禁,消息就會預先消化,F在我們看主板市場公司的全流通也是一樣,解禁當天并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但創業板自然人股東很多,這其中確實有一個潛藏的問題,就是個人股東和法人股東的問題,現在所有法人股東售出股票之后要繳納25%的所得稅,而個人股東呢,一分錢不用交。主板市場上也有這個問題,但創業板市場上問題更突出,因為全是自然人股東。
所以這個市場上創造億萬富翁的速度也比其他地方快,這個實際上是很不合理的。公司沒有上市的時候,個人轉讓股份也是要繳稅的,而上市之后拋售就不用了,這是一個稅收漏洞,也是加劇居民財富兩極分化的一個原因。
創新不僅限高科技
新京報:從現在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來看,做什么的都有,做電池的,做醫院連鎖的,做戶外服裝的……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創業板市場會和納斯達克那樣強調高科技的市場不一樣?
華生:這個倒不一定,創業板市場強調創新,不光是高科技,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一種創新,品牌的創新也是創新,不用拘泥于高科技。
但是我們的創業板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的主板市場長期以來控制得很嚴格,所以我們現在創業板市場上來的大量企業,嚴格來說已經不是創業企業了。比如說一些公司已經發展了十年八年還沒有做起來,還創什么業?嚴格來說這樣的公司應該放到主板或者中小板去上市。
新京報:你的意思是這個市場以后更要強調與中小板的區分?
華生:對,我認為現在創業板市場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它跟中小板沒有區別,它把效益好的中小企業都放在創業板上來,缺乏創業板市場的真正特色。創業板應該針對那些成立沒有幾年的,例如三四年以內的企業。創業板市場以后應該面對的問題,是真正使這個市場名符其實。
造富刺激創新精神
新京報:創業板公司還沒有掛牌,關于創業板能造就多少富翁的新聞就已經炒得火熱了,你怎么看待創業板的“造富運動”?
華生:這會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自主創業,這也是創業板推出來肯定具有的作用和意義之一。這個市場就是要和納斯達克一樣,通過聚富效應,刺激全社會的創新動力,這是創業板的一個主要功能。
創新就要讓大家看到那些創新的好處,創業板的好處是可以讓成功的創新者快速成為億萬富翁,為整個社會樹立一個標桿,提供一個強大的刺激,這樣才能看到更多技術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創業精神的提升,特別是對于年輕人來說。
新京報:從長遠來看,創業板是不是應該以更市場化的面貌出現,比如發行審核制的改變?
華生:長遠來看應該實行注冊制。現在我們的創業板市場實行的審核制,也完全是由監管部門推動的,一聽說創業板要加速,市場就該為資金面緊張了。這樣就把一個行政的因素擺到了市場里面。(記者 吳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