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設計與學校投入掛鉤
仿佛就像一條緊密的鏈條,上面要政績,下面要完成任務,最后的結果就是學校在農村拼命招生。至于設立什么專業,是否以市場需求來設立專業并不是主要的衡量標準,而是什么專業好招生就開設什么專業,什么專業容易下鄉鎮操作就開設什么專業。這方面,電腦專業的普遍開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各地采訪時發現,幾乎所有部門的農民工培訓項目中都開設有電腦專業,而在每個部門開設的所有專業中,電腦專業培訓的人數幾乎是最多的。
“對于電腦專業,農村很多人抱著一種新鮮感,而且也不用他們交錢就能學。”達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兼就業局局長袁多斌9月15日中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勞動部門在開設專業前都會去做前期調查,根據農民的意愿開設專業。但最后發現,對電腦感興趣的農民很多。
除了新鮮感,投入少也是電腦專業開設普遍的一個重要原因。據記者采訪了解,全國目前的農民工培訓采取的模式幾乎都是政府投資,機構承辦,部門監管。而在承辦的培訓學校中,又以民辦學校為主。
“幾乎每個民辦學校都設有電腦專業,因為設立起來很容易,機器相對便宜,幾十臺電腦、一個教室、再加一個老師,就可以開設一個專業。而如果是機床數控、汽修等專業,一臺機器的費用就高得嚇人。”袁多斌介紹,電腦專業的普遍開設也與民辦學校的投入有關,什么專業便宜就投入什么專業。
而且,隨著各級部門培訓力度的加大,生源難招成為一大難題。一方面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一方面也是為了能招到更多培訓生源,很多部門在今年年初都開展了“送培訓”下鄉的活動。
“要把大型設備送下鄉進行培訓很難,相反,電腦、電焊工、廚師等這些專業設備較小,搬運方便,更容易下鄉開班。”達州市渠縣就業局培訓股股長周銘告訴記者,再加上培訓補貼相對較低,學校感覺成本過高,很多都不愿意下鄉。但不下鄉又招不到生源,因此,學校只能挑選設立相對簡單,成本較低而農民又很感興趣的電腦專業。
“但事實上,在家政、廚師、電焊工、縫紉工、汽修、保安、服務員、數控與模具等專業中,電腦的就業率是最差的一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各個部門針對農民工進行的電腦培訓,是最基本的電腦操作知識,包括打字和一些簡單的操作,這樣的技能水平在培訓結束后很難以此找到工作。最多只有個別人能在當地的超市、藥店當個收銀員。“電腦專業的就業率還不如保安和電動縫紉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