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培育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產業支柱與建設經濟長期發展的體制環境”課題組的課題報告提出,電動車的發展已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的爭奪未來汽車產業制高點的競爭,我國具有一定的有利條件,政府部門和企業對后續開發和產業化應有足夠的緊迫性。我們應加快制定電動車發展的國家戰略和一攬子措施,加強政策引導和調控;加大后續技術投入,積累自主知識產權;充分發揮“十城千輛”的示范、驗證效應;明確支持自主技術,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在能源環境的巨大壓力下,汽車業尋找清潔能源、替代能源已經經歷很長時間。近年來動力電池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在新能源汽車多種技術路線中“汽車電動技術”脫穎而出。奧巴馬明確提出“美國汽車產業的技術方向是插電式電動車”。這一觀點很快被廣泛認同。汽車動力技術革命的亮點很快被當作振興經濟的突破口。各大汽車生產國和汽車廠商行動之迅速、力度之大、步調之一致,是前所未有的。它已演變成一場爭奪未來汽車產業制高點的競爭。當前,從認識上、政策上、行動上如何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將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
電動車是一個大戰略
汽車電動化是涉及國家能源戰略的重大問題。奧巴馬上任伊始大力推進“插電式電動車”,是基于對科技發展成果和前景的判斷,出于減少對國外石油依賴、改變美國在氣候變化上的被動地位和重振美國汽車業所作的戰略抉擇。
過去一百多年的工業社會是建立在石油能源基礎之上。直到現在,世界能源消費的40%、交通能源的90%還依賴石油。發達國家為獲取工業化所必需的石油資源不惜采取各種手段。為此,百年來石油地緣政治風云變幻、局部戰爭不斷。現在,包括中國、印度等新一輪工業化國家涉及的人口超過已工業化國家人口總和的兩倍以上。可以預計,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與石油資源終將枯竭的矛盾,將導致廉價石油時代的終結,使依賴石油的工業化成本大幅上升;在全球石油資源分配格局早已穩固的情況下,后起國家獲取石油資源的形勢也將更加嚴峻。
在中國汽車業產銷兩旺的時候,令我們長期甩不掉的一個隱憂就是,在13億人口的大國轎車進入家庭正方興未艾,但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問題如何解決?
中國1993年前還是石油凈出口國,10年后,2002年石油對外依存度就上升到25%,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2008年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驟升至51.4%。而且,在未來較長時間我們還處于能源需求旺盛的增長期。本土石油資源的短缺、快速增長的進口、高昂的油價和能源生產與使用造成的污染,使我國在能源與環境方面面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為嚴峻的挑戰。實際上,就減少對國外石油依賴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緊迫性而言,我國絕不亞于美國。
這場新能源革命為我國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徑,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和機動化過程中的能源安全與環境保護問題。為此,國家應把新能源革命看作一個大的戰略、把汽車電動化作為歷史性機遇,從國家能源安全出發,以前瞻性新視角、長遠戰略眼光評估新能源汽車的形勢,并重新審視國家汽車能源戰略。
從長遠看,圓13億中國人的“汽車夢”寄希望于電動車。
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突破口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汽車生產大國,但絕不是強國。汽車業百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汽車動力技術的革命為中國企業的技術追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我國從“十五”開始制定和實施新能源汽車科技規劃,產、學、研幾十家機構參與,對各種主要技術路線都進行了跟蹤研究。國家“863”項目投入20億元研發經費,形成了以純電動車、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車三種車型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系統、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三種共性技術為“三橫”的,基于“汽車動力電動化”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格局。我們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體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線”。這在中國汽車史上還是頭一次。
基于插電式電動車具有從根本上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和可以達到零排放的特點,它應當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方向。我國在電動車上已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主要汽車企業資金相對寬裕,有能力加大相關技術投入;中國是電動車所需的鋰和稀土比較豐富的國家,具有資源優勢;在傳統汽車動力技術中沉淀的資產相對較少,技術轉換成本較低;汽車消費處于增長期,具有明顯的市場規模優勢。這些優勢使我國在發展電動車方面具有相對有利的條件。去年奧運會對國內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進行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應用驗證,為進一步的研發工作提供了依據。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和“十城千輛”示范工程將為產業化奠定基礎。中國有可能借助汽車動力技術轉換的時機,改變過度技術依賴的被動局面,在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上實現突破。
可以預計,未來20-30年將是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影響未來的大趨勢,對我們來說既是良好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