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融合,山清水秀、江河安瀾的自然風貌正逐步重現
2007年5月29日,一場飲用水危機席卷江蘇無錫,禍首即是太湖藍藻。隨后,滇池、巢湖藍藻也相繼暴發。緊接著,國家環保總局宣布,將在太湖等流域制定更嚴格的環保標準。
兩年之后的今天,曾經飽受藍藻之禍的太湖傳來好消息,有關部門和地方通過控源截污、調水引流、生態修復等多項措施治理太湖成效顯著。
在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一些江河湖泊污染嚴重。環境保護工作確立了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提出從國家宏觀戰略層面解決環境問題,從再生產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讓不堪重負的江河湖海休養生息,努力促進環境與經濟的高度融合,使得山清水秀、江河安瀾的自然風貌正逐步重現。
水污染治理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惠及當代、造福子孫的重大戰略和民生工程,促使我國環保事業形成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投入不足曾經是制約我國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環保治理投資每年為25億元至30億元;而2007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3387億元,是1981年的135倍。
2006年8月,國家環保總局首次發布生態工業園區標準;2007年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環境保護不但成為抑制經濟過熱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成為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推力。
此外,連續3年的“叫停和限批”,不但提高了環保政策的威懾力,更體現了環境優先正在從觀念變為行動,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呈現了良好勢頭。
保護環境離不開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規范。從1979年出臺了我國第一部環保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來,我國已制定了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環境影響評價等10部環境保護法律,15部自然資源法律,頒布了國家環境標準800多項,頒布地方性環境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660余件。
同時,我國環境執法監督力度不斷加大,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采取“掛牌督辦”“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等措施,有力地推動了重大環境問題的解決。
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明顯。1992年到2007年間,我國經濟總量擴大了3.3倍,但工業廢水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僅增長5%和62%,化學需氧量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分別降低了31%和54%。2007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分別下降3.14%和4.66%,污染減排首次出現“拐點”,實現雙下降。
——生態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08年,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538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4894.3萬公頃;已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550多處,1790多萬公頃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
——積極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體系,加大水污染防治執法力度,對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進行全面調查,嚴密防控和妥善處理水污染事件,保證了群眾飲水安全。
——農村環境保護全面啟動。國家把農村環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積極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啟動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為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安全奠定基礎。
——環境保護基礎能力日益提高。一大批高、精、尖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廣泛應用。環境預警監測能力顯著提高,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環境質量監測網,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并投入運行,環境信息化系統建設不斷加強……
今天,政府、企業、公眾對環保事業有著高度的共識:今明兩年國家將投資2100億元用于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工程;環保部門對環境響評價不過關的大型項目屢出重拳;各類企業的環保意識趨向自覺;公眾環保意識大幅提高……
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這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我國環保事業正朝這一目標邁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