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明認為,這些對境內機構的投資,主要以此前國家的政策安排為主要原因。而中投在2008年的境外投資業績中基本上無所作為。這種情況,多少給人一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感覺。
雖然自今年年初以來,中投也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如開始宣稱海外投資要做“財務投資者”,投資領域也從金融機構擴展到更具戰略性的能源礦產領域。“不過,以主權基金類的投資機構、以類似于官僚機構作為其管理模式,這使得我們很難看好中投以后的經營業績。”李旭明認為。
充當“冤大頭”?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2.13萬億,如何讓這筆錢保值、增值一直以來都是監管層面臨的難題之一。所以,肩負著國家外匯儲備投資任務,帶有濃厚官方背景的中投公司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分析人士稱,“身份太特殊,因為它關乎國家外匯投資的盈利能力。”
“中投公司境內外的收益情況從它近兩年來的投資計劃就能看出端倪。”盛弘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盧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段時間以來,公眾眼里看到的多數是中投公司投資海外巨額損失的消息。
讓中投公司受到非議,甚至遭遇批評的投資對象,一個是黑石集團,另一個是摩根士丹利。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資約30億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價格購買黑石近10%的股票。隨后,黑石集團股價連續下跌導致中投公司投資大幅縮水。
2007年年底,就在人們以為中投公司應該“學聰明的時候”,中投公司購買了摩根士丹利56億美元面值的到期強制轉股債券,占摩根士丹利當時股本的約9.86%。隨后,這筆投資因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大幅縮水。
“從這兩個中投典型的海外投資案來看,中投出手投資的時點恰恰選在了金融危機爆發前和危機初期的泡沫最高峰,事實上成了泡沫的‘接盤者’,也就是所謂的‘冤大頭’。”安邦咨詢分析師李旭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而這些投資又過于集中于美國,投資領域也過于集中于金融機構,這使得投資無法有效地分散風險。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由于中投內部有相當數量的人員來自政府部門,行政氣息濃厚,工作效率受到嚴重的影響,一個急等著簽字的文件,可能會被拖上好幾天。
中投需要“變臉”
“可以說,與投資黑石的巨虧一起,中投的聲譽跌倒了谷底。”分析人士認為,此后,中投似乎開始慎于出手。
直到2009年6月,中投公司決定參與摩根士丹利22億美元普通股發售計劃。隨后,中投以一系列的投資計劃開始了它的“反擊”動作:6月18日,中投投入1.59億美元,為澳大利亞工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公司——嘉民集團(Goodman)提供貸款;7月3日,中投公司投資15億美元,購買加拿大最大的多元化礦業企業泰克資源公司股權;7月13日,中投又成為北京國資委下屬企業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8月12日,中投再傳出將要投資澳洲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FMG)的消息。
短短幾個月內,中投公司所投資的領域涉及房地產、礦業、金融等領域,有評論認為,中投公司正在試圖轉變它的投資策略。
“中投公司需要恢復投資公司的本質。”盛弘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盧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雖然中投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投資,但仍然看不到它主要的投資策略。
盧波認為,中投公司要像一個專業的投資機構那樣運用各種投資工具進行投資。而不是現在較為單一的財務投資。
在此前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樓繼偉曾表示,大宗商品價格將會遠遠低于高峰時的價格。“在持續上漲的神話破滅之后,即使三五年之后經濟恢復,大宗商品的價格將會遠低于高峰時的價格。以石油為例,不會再出現100美元一桶的價格。”
中投作為一個大型的機構投資者,將對這些趨勢進行研究,估計一些可能采取的變化。“在這種態度之下,我們正在進行謹慎的投資。”樓繼偉說。
伴隨著金融市場的變化,中投公司近期對于其內部職能的重組,或許可以看到未來的投資變化。
今年4月,中投設立相對收益投資部、策略投資部、私募投資部和專項投資部,取代原來的“股權投資部、固定收益投資部和另類資產投資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