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所在的地方是深圳的CBD中心區,這里云集了大量的金融機構,我身邊的這棟大樓里就有好幾家非常有名的私募基金,對于即將推出的創業板,他們是怎么看的?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剛見到記者,金中和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總監鄧繼軍,就拉著記者去看旁邊正在裝修的新辦公室。
深圳市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鄧繼軍:“這我們正在裝修的整個,營業面積現在重新裝修,這塊的面積大概有700多個平方。”
記者:“那還得招不少人?”
鄧繼軍:“對,我們準備再招十個分析師完成對整個市場各個行業的。”
在2008年股市大跌、基金紛紛落馬的時候,鄧繼軍所在的這家私募基金公司不僅沒有虧錢,還取得了20%多的正收益,一舉奪得全國基金業的年度收益冠軍,一時間這家私募基金名聲大振。短短兩年多的時間,他們掌管的客戶資金從幾千萬元攀升到近十億元。在很多人看來,對于小市值的創業板股票來說,操作靈活的私募基金也許會是最重要的投資力量,那么他們對于創業板是什么態度呢?
鄧繼軍:“我們會密切地關注,而且我們當整個市場處在一個非常合理的狀態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去積極的參與。”
盡管對創業板非常感興趣,不過鄧繼軍坦言,他們并不會在第一時間參與創業板市場,因為在他看來,創業板股票剛上市時必遭爆炒。
鄧繼軍:“一開始時候我們不打算參與創業板的交易,這是因為大家可以看到,目前主板市場Ipo以后,新股上市以后定位非常高,投機的氣氛很濃,有很多股票的,新股第一天的定位也非常地離譜,所以我們想考慮到創業板因為流通盤比較小,所以上市以后被爆炒的可能性會非常大,前期的風險會比較高,按照我們自己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我們前期不會參與。”
盡管不打算一開始就投資創業板,但是鄧繼軍和他的同事們已經開始對可能上市的企業進行調研。
鄧繼軍:“因為這一次創業板是放在深圳,而且前期上市的時候,以深圳上市的公司會比較多,所以我們也可以利用我們的地緣優勢做一些前期的研究工作。”
近期本欄目和私募排排網聯合對深圳市的35家私募基金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37%認為創業板會高開高走,有34%認為會高開低走,28%認為會高位震蕩;不過80%的私募基金表現只有市盈率在40倍以下時才會參與。和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的資金規模更加龐大,不過在操作上受到的限制也比較多。按照相關規定,公募基金投資上市公司有一個雙十的限制,即,投資某只股票不能超過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0%,同時不能超過單個基金規模的10%。所以對于原本市值就很小的創業板股票來說,公募基金可以投資的量相對較小。
記者:“我們知道很快創業板要推出來了,我想知道你們作為一個管理千億資產的大型的基金公司,你們是不是也會有興趣參與創業板?”
大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劉明:“對創業板來講我們公司應該,肯定會到時候會積極參與,因為創業板作為一種新的投資渠道,對于我們機構投資者來講,多了這么一個投資渠道,對我們的持有人來講也多了一個獲利機會,肯定會積極參與。”
劉明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正在著手設計專門針對創業板的基金產品。
劉明:“應該還要增加30%左右的研究人員的數量,這是要做的研究工作,因為創業板跟主板還是不一樣,它的公司的規模相對效數量多,市值比較小,它這個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跟對主板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都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風險控制方面,風險控制方面也是不一樣的。”
在劉明看來,盡管由于雙十的限制,他們投資創業板的總量不會太大,但是他仍然不想錯過可能的機遇。因為在他看來,在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創業板市場一定會誕生非常優秀的上市公司,而這正是他們想挖掘的金礦。
劉明:“我們國家整個經濟狀況,就是經濟未來的發展在全球的經濟地位,還有增長速度也是在,排在前列,至少未來幾年增長速度還是排前,這種大的宏觀經濟背景,也有利于誕生一大批具有成長性的中小企業,這時候他們缺的就是資金,這時候我們有這么一個市場,有這么一個層次的資本市場,讓這批未來具有成長性的中小企業獲得資金,那這時候就有些優秀的企業會脫穎而出,成長出大公司。”
招商證券私人客戶部經理林曉勇:“在納指上市的有微軟、思科、因特爾,這些公司當時都是非常小的,達不到紐約證交所主板上市的要求,但現在已成為業界的巨人,以思科90年代上市為例的話,到最高點的時候它股價漲了1600多倍,給股東帶來巨大回報,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式,我們難以想象我們生活中間說沒有Windows的操作系統,因特爾的CPU,那么我們中國有沒有可能市場出現這樣的企業呢?我覺得是有這種可能性的。”
在林曉勇看來,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成長性,有的甚至會出現爆發性增長。因此,如果選擇對了公司,投資者將贏得豐厚的回報。
林曉勇:“在這張圖表上面的話,納斯達克的指數,就是美國的創業板指數和標準普爾美國的主板指數的兩條線的一個比較,紅色是納指的,藍線是標準普爾,我們可以看到從85年到目前為止,納指的復利年收益率達到8.28%,而標普的是7.06%,不要小看這區區1.2%的差異,20多年復利的增長,他們的收益相當明顯,差異相當明顯,我們測算過,你在85年投入一塊錢到目前為止的話,納指給你帶來了6.1元的回報,而標普的話大概只有4.4元,相差1.5元。”
實際上,數量充足的創新型企業是創業板成功的重要條件。從全球創業板市場發展歷程來看,那些已經關閉或者目前交投冷清的創業板市場,很多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優質上市公司的資源。
林曉勇:“在香港的創業板市場中間,大概170余支上市公司中間,僅有23支的股價是高于一塊港幣的,更令人遺憾的就是香港的創業板市場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到它近段的成交量只有3、4個億,甚至有段時間每天成交量不到1億港幣,這什么概念?我們很可能在A股市場我們中國的主板市場一支股票的成交量要大于他整個市場的成交量,香港主要失敗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沒有一個多的創新型的企業,偉大的企業在這個市場中上市,那我們中國在這方面的話,我覺得并不缺創新的企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