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監管層下半年或將收緊信貸
家住北京南城的南勇是一位老股民,也是一個被深度套牢的投資者,他看著最近股指的不斷攀升非常激動。但自從聽說“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會造成股市虛高”的消息之后,他就開始琢磨,“這到底是什么回事兒,國家不是明令禁止的嗎?這些資金要是撤走,股市不就崩盤了嗎?”
南勇的擔心不無道理。
7月8日,央行一改慣例,提前發布公告稱,6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較上月新增近1.6萬億元。這意味著上半年累計信貸投放量達到7.4萬億元,提前完成央行年初規定的全年信貸5萬億元的額度。
“天量”信貸讓人驚詫之余,很多人都“懵”了。
當人們對此行情紛紛表示“看不懂”的時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魏加寧的言論讓市場“炸開了鍋”。
他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根據今年前5個月5.8萬億元的貸款規模計算,約1.16萬億的信貸資金流入到了股市。
對此,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上次牛市時,專業機構曾估計有四分之一的信貸資金入股市,從這個角度看,魏的判斷有一定的可信度。”
7月14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持續攀高的信貸增速已經讓監管層很是頭痛。他說,目前,監管層在兩個方面左右為準:一方面,擔心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會對實體經濟的復蘇進程和中央的經濟刺激計劃產生影響;另一方面,糟糕的實體經濟現狀決定了不能隨便改變寬松信貸政策的方向。
上述人士稱,考慮到目前的情況,監管層或將在下半年通過不同形式的“窗口指導”來嚴格規范銀行發放貸款的過程,同時,也會“適度”收緊目前的貨幣政策。
信貸資金是否現身于股市?如果有,是否會造成股市的虛假繁榮?“天量”信貸是否還會繼續?一直以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不會因此而作出調整?
信貸資金違規入市
“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信貸資金,主要有兩個原因。”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陸新晨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是很多中小銀行在第二季度結束的時候大規模放貸;二是包括銀行在內的企業擔心貨幣政策在下半年可能收緊,所以搶在上半年的寬松環境中先把貸款規模拿到手,以備后患。
對于“天量”信貸,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余永定表示,“信貸數字令人擔憂,希望有關部門作出解釋!
根據審計署日前發布的審計公告稱,由于一些基層銀行審核把關不嚴,一些企業利用虛假合同和發票辦理票據貼現,部分貼現資金被存入銀行謀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實體經濟運行中。
那么,剩下的信貸資金去哪兒了?
安邦咨詢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明旭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半年來,信貸資金至少通過不同途徑進入三個領域:為配合國家4萬億元投資計劃,絕大部分資金通過銀行貸款進入到了基礎設施建設等實體經濟領域中;一小部分資金通過票據貼現方式被企業借出后,又再度被企業存入銀行;此外,不排除還有一部分資金進入到了資本市場。
“每輪股市的異動,似乎都與信貸狂潮相關聯。”中國工商銀行(5.24,-0.07,-1.32%)投行中心高級分析師史晨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此前,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很多貸款都流到了股市、樓市和大宗商品市場。他警告說,如果央行不收緊銀根,未來不但會引發通脹,而且將對人民幣產生貶值的壓力。
謝國忠分析,原來中國一年有4萬億元左右的新增信貸規模,現在增加的信貸已經接近8萬億元,“另外4萬億元最終會變成通脹”,“如果中國一年的GDP是30萬億元,4萬億元就意味著百分之十幾的通脹”。
“如果股票市場的整體估值都嚴重偏離經濟基本面支撐的話,就會認為股市出現泡沫,”李明旭說,現在結構性的泡沫已經比較嚴重,但是,因為大盤藍籌股的估值還沒有太大的偏離,所以還不能認為市場已經整體泡沫化。如果整體估值進一步發展,大幅向上推高,就有可能出現全面的泡沫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