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是否要“微調”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議論不斷出現。而此前的6月27日至28日,溫家寶總理剛剛在考察山東時表示“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理由是“總體形勢企穩向好,但基礎還不牢固”。
為什么中國經濟剛開始出現“企穩向好”的勢頭,一些人就開始對寬松的貨幣政策惴惴不安呢?6個月7.37萬億元貸款規模是否真的有可能成為洪水猛獸呢?
正所謂“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之時,如此舉措有利于提振經濟復蘇信心,為擴內需、保增長添柴加薪。盡管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貸高達7.37萬億元,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任何一年的信貸投放總量,但基本上符合國家宏觀經濟企穩回升、微觀主體融資需求增加的渴求。
盡管經濟出現諸多的積極信號,但總體上仍處于“回暖階段”,還沒有進入“穩定復蘇階段”,談“上升”為時過早。在這樣的時刻,輕言調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缺乏現時理由,也可能會貽患將來。
微調“中間目標”
不等于調整貨幣政策
近期,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的動作被描述為“貨幣政策適時適度微調”。這是一種誤解。
言猶在耳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09年第二季度例會精神“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不是一種違心表述。“保增長需要多放款,對貸款規模沒有限額。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將是一場持久戰和拉鋸戰”。監管層此前的表態依然適用于下半年的信貸投放。
近期,多位銀行界人士表示,今年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已經沒有額度控制的說法。
那么,如何理解“央行7月7日開展的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購利率分別上漲5個基點”呢?如何理解“7月9日央行在公開市場發行1000億元央行票據( 其中包括于去年12月初暫停發行的一年央行票據,發行量為500億元),創去年10月以來單次公開市場操作最高發行紀錄”呢?這不是收緊信號又是什么?
此外,如何理解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投資于股票二級市場只能參與一級市場申購呢?這不是給股市潑冷水又是什么呢?
有專家分析,一年央票出現勢必對資金面構成緊縮效應。但是,一年央票出現并不意味著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變調,因為其本身是公開市場的常規操作工具。自2003年面市以來,在長達5年時間里,基本未缺席過公開市場操作,只是在去年全球經濟危機的特殊背景下暫時退出。
包括發行央票、開展正回購等,主要是為了干預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利率、貨幣供給量、貸款總額等三項,被廣泛運用于貨幣政策的操作中,叫做“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
為了使貨幣政策最終作用于經濟活動,必須選取一定的中間目標作為貨幣政策的直接調節目的,同時還可將這些中間變量作為反映貨幣政策操作效果的指示器。目前,各國提出的較有影響的中間目標有利率、貨幣供給量、貸款總額、貨幣基數、股票價格等,但是,能夠被普遍認可的只有利率、貨幣供給量、貸款總額等三項。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投資于股票二級市場只能參與一級市場申購的規定,也有干預股票二級市場價格的用意。
不過,對中間目標的調節是為了保持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彈性,是常規操作,沒有根本上改變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意圖。
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能單純孤立地理解為不停的放貸款,而是要通過前述中間目標來實現。所以,采取一些政策手段操作是十分自然的,據此炒作貨幣政策微調缺乏理論和政策依據。
“適度寬松”不可轉向
“鞏固和發展當前經濟企穩回升的好形勢,必須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7月4日至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山西考察時再次強調。
在6月份的四次調研中,溫家寶分別強調:拓展經濟發展空間;要堅定實施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讓經濟增長的基礎更加牢固;抗危機關鍵時期不能松勁。
據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月底6月初對中國進行了實地考察。中國方面除認同IMF關于“中國經濟目標應轉向國內消費導向型”的建議外,還告訴IMF,取消貨幣刺激措施將取決于經濟境況,不會作先期考慮。
國研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則強調,中國經濟已經在見底復蘇,但是要恢復到2003~2007年的高速增長,可能一兩年內還有一定困難。在這個背景下,應該毫不動搖的繼續實行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
事實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09年第二季度例會已為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取向定下了基調: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專家強調,從國內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經濟反彈還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通縮風險仍然存在。因此,下一階段仍需認真落實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防止大起大落,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