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自然,狀元的美名背后帶來的經濟效應也非同一般。今年高考結束,省、市理科狀元一個655,一個654,相差1分,所產生的經濟效應卻差之百萬。
重獎高考狀元背后的利益糾葛到底在何處?本期升學季,記者再次深入狀元的生活,探秘狀元之名背后的經濟效應。
1分之差 經濟效應卻差百萬
全省理科狀元董偉日前剛剛換了新的號碼。“忙不過來了,每天接很多個電話。”對于繁忙的生活,董偉很不適應。換了新號碼后,電話少了一點,不過要完全堵住上門來的商家、家長或者各種活動,還是不可能。
昨日下午,應博瑞地產之約,董偉和全省文科狀元葉思雨、以及成都市理科狀元伍一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博瑞地產第七屆百萬獎學金頒獎儀式在優品道銷售中心舉行,按照狀元級別,葉思雨、董偉分別領取了3萬元的獎學金,市理科狀元伍一獲得了2萬元的獎學金。
狀元獲獎,并非什么稀奇事。此前,巴中市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將獎勵董偉的母校巴中中學100萬元,學校也向董偉承諾,將拿出部分獎勵董偉個人。另外,清華也將免除董偉的全部學費,并頒發高達幾萬元的新生獎學金。據一位知情人介紹,加上清華大學減免的學費以及新生獎學金,估計,董偉這一狀元之位將產生110多萬元的經濟效應。
同樣是狀元,只與董偉相差1分的成都市狀元伍一的待遇則差了很多。伍一透露,目前她尚未聽說有其他任何獎勵,學校方面也未聽說得到了政府的相關獎勵。只有清華大學表示,她可能得到2萬元的新生獎學金。雖然經濟效應差了一大截,伍一卻非常坦然:“從來都是省狀元比較吃香,這就叫‘狀元效應’。”
另外,文科1分之差,獎勵差別也非常明顯。據記者了解,文科全省第二名王文健來自綿陽三臺,學校老師告訴記者,得了綿陽市的狀元,學校大概也會得到一些獎勵,但“獎勵一般只有省狀元的1/3。可能就是10萬元左右”。而王文健本人目前也尚未得到任何企業或單位提供的獎學金。
重獎狀元 各地都有政策
事實上, “狀元”產生經濟效應從來就不是新鮮事。 記者對川內前幾屆高考狀元調查發現,歷年來的狀元所產生的經濟效應幾乎都有幾十萬元之多。
2007年全省文科狀元張晨,當年除了獲得清華大學、博瑞地產高額的獎學金外,其辦學機構德瑞集團還獎勵了張晨5萬元現金,其直接收入就超過10萬元。而狀元給其所在學校和老師帶來的更多。當年,培養出狀元的成都外國語學校也獲得了60萬元的獎勵。當年學校表示這些獎金將按一定比例獎給全校教師。該校一位老師告訴記者,當年張晨為其家庭和學校帶來的直接經濟效應就達到70多萬元,而間接的經濟效應—————品牌,對學校來說則是不可估量的。
2004年,什邡市考生汪恒獲得高考全省理科狀元,什邡市一次性給其母校什邡中學10萬元的獎勵,其中包括給校長胡曉明的2萬元獎勵。另外,兩家企業也獎勵了學校10萬元。當年,樂山市犍為縣政府也曾對全縣的高考優秀者作出重獎承諾,并給排列全省第五名的樂山市理科狀元黃霞蔚獎勵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
正因為各地都對高考狀元有獎勵政策。為此,此前當廣安職業考生張非因屢次被北大、清華退學、屢次高中復讀,又獲狀元時,引得社會質疑其行為是為獲取當地政府的高額獎金。張非2003年就曾考入北大,次年退學返鄉,被一所民辦學校挖去,代表該校參加2005年高考,結果考上清華,獲得10萬元重獎。之后,張非又退學,以南充另一所民辦學校學生的身份參加當年高考,又輕松獲取重獎。
熱獎狀元到底為何?
對于狀元的獎勵,最突出的一個案例是2007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狀元陳默。獲狀元后僅僅一個月,陳默個人就獲得各方面獎勵68萬元,全家在為錢多發愁了一段時間后,最終捐出50萬元給了一所中學。陳默一家的苦惱當時在全國各地引發了熱烈討論,許多外地網友紛紛感嘆,福建對教育的重視實在是“太有財了”!自此,官員們用獎勵高考狀元的方法彰顯其對教育的重視的做法也受到了很多質疑。
“狀元是功利社會的‘消費品’”,一位國家級重點中學的老師告訴記者,從學校的角度,高考狀元也是不得不炒的,因為“學校有這種需求”。“學校的升學更好,自然優生更多,優生更多自然以后考得更好,這樣形成一個循環以后,學校的品牌就出來了。收費自然也會見漲。”據這位老師透露,該校近年來上名牌大學的考生都很多,對外地生或沒上學校控制線的考生的收費“起步價”也已經從3萬元上漲到了4萬元,然后按低于分數線每10分加收5000元計價。“學校出的高考狀元多了,擇校生的收費也就增多,這已經成為教育領域公開的秘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