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比2007年更搶手,“不是所有的保薦人都值錢”
“不過才過了兩個月,市場上就冰火兩重天了。”范德國際首席人力咨詢師趙成龍對理財周報記者感慨,“5月份的時候還是賣方市場,很多保薦人想跳槽沒處去,現在已經是買方市場了,券商到處挖人挖不到。”
隨著IPO的開閘和創業板的推出,沉寂許久的券商投行業務部門開始忙碌起來。而這些部門的“大佬們”繁忙日程里的一項,就是為自己部門準備更充足的保薦代表人(下稱“保薦人”)資源,以應對有可能到來的項目。
一些此前一直想要跳槽的保薦人此時反而打算“再看看”——他們所在的公司也有了許多新項目,有些項目是他們此前跟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保薦人會想,現在走等于從零開始,還不如把手上的項目做完再作考慮。”和數百個保薦人保持密切接觸的趙成龍這樣解釋他們的心態。
“求賢若渴”的券商們開始求助于趙成龍這樣的獵頭。范德國際在獵頭圈內以“只做保薦人”著稱,擁有包涵至少400位保薦人的經歷、主要項目、甚至興趣愛好在內的資源庫。
“我現在手里至少有十幾個挖保薦人的單子。”趙成龍憧憬,“如果能把這批單子做完,光保薦人這塊我們今年就能掙幾百萬。”
月入幾千元到年薪上百萬
在2006年之前,與中國資本市場一樣,保薦人蟄伏在投行里,過著平靜甚至有點清苦的日子。“那時候他們主要依靠工資過日子,一個月也就幾千塊收入。”趙成龍介紹。
他們的“清苦”在2006年結束了。從2006年底開始,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這一群體開始受到重視。“我們也是從2006年開始關注保薦人市場的,在2007年已經和很多人建立了不錯的關系。2007年,我的一個保薦人朋友拿了60個月的薪水,還有分紅以及簽字費。”趙成龍介紹。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保薦人的“百萬身價”成為普遍現象,他們也一躍成為金融市場里除管理者外身價最高的一群人。幾乎同時,爭奪保薦人的大戰開始拉開了帷幕。趙成龍介紹,2007年,他們公司依靠“轉會”保薦人獲得的收益超過300萬元。
這樣的好時光在2008年的下半年戛然而止。2008年,隨著IPO的暫停,保薦人們不僅拿不到新的項目,手里的項目也遲遲無法上市退出。這一年,他們清閑了許多。
一些券商一直沒有項目,慢慢地,供職于這些券商的保薦人開始感到焦急。按照證監會的規定,保薦人代表若是2年之內一直沒有項目,其資格就要被取消。“因為沒項目,有些保薦人整個團隊想集體跳槽。”一直到今年5月,整個保薦人市場還是一個“賣方市場。”
而已經拉開帷幕的“挖角大戰”直接增加了保薦人們的收入。“我有個保薦人朋友剛剛跳槽。他今年的項目也不少,前兩天算了一下,加上轉會費、年薪、簽字費,他今年的收入將超過300萬。”
“至少有四五十人會跳槽”
“有些消息靈通的券商從今年3月份就開始準備了。”趙成龍介紹。迄今為止,他們公司已促成6名保薦人轉會,而目前手里還有十幾個保薦人的崗位“虛席以待”。
這十幾個崗位來自南方的一家大型券商,以及北方和中部的一些中小券商。他們的目的也并不一致:南方的那家券商自身擁有豐富的保薦人資源,但由于在2008年下半年曾裁掉占總數約20%的“準保代”,目前急需有經驗的保薦人補充。而其余幾家也有剛剛籌備了研究所的,或者是希望通過增加保薦人數量涉足創業板的。
“我還拒掉了兩家。”趙成龍介紹。在保薦人眼里,這兩家屬于不能去的“東家”:行情好的時候,他們挖人,一到行情不好就開始裁人。
趙成龍介紹,一般來說,保薦人市場有一半的人都是不經過獵頭,自然流動的。而在非自然流動的案例中,范德國際能占到大約一半的市場份額。“我估計,今年所有保薦人里至少有四五十人會跳槽。”
這些保薦人跳槽的身價不一,獵頭們按照身價從中收取30%的費用。“舉例而言,假如一個中金的保薦人跳槽到光大,按照一般價位,光大需要支付給保薦人150萬年薪,150萬的轉會費,這部分轉會費一部分是賠償給老東家中金,一部分支付給保薦人算作項目損失,另外,光大還要支付給我們該保薦人薪水的30%也就是45萬。挖一個保薦人,光大需要支付345萬。”
還有比這更高的代價。趙成龍介紹,具體的價格是由保薦人和券商進行協商,有的能談到200萬。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