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本周三,奧巴馬政府公布了一份長達88頁的金融監管改革白皮書,由此拉開了美國自大蕭條時期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監管改革大幕。這位一上任就忙于收拾各種爛攤子的美國總統對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寄予厚望,希望以此恢復強勁且充滿活力的金融市場,確立透明、公平、有效的監管基調,進而防范危機。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1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的動作很大,就一定角度而言是政府擴權的突出表現,與奧巴馬的“大政府”策略相吻合。但與此同時,改革方案在某些方面又頗顯保守,總體上是“修補”現有監管體系。由此看來,未來的反對聲音可能既來自激進派又來自保守派。當然,或許正是這樣一種對兩派有所妥協又不失作為的改革方案才能加大其順利通過立法的幾率。
在這份白皮書中,美國政府對導致本次危機的根源進行了反思,并據此提出五大關鍵目標,分別為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建立對金融市場的全方位監管、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不受不當金融行為損害、賦予政府應對金融危機所必需的政策工具以及建立國際監管標準并促進國際合作。而從其列舉的具體改革措施來看,奧巴馬的決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彌補金融體系監管漏洞,將那些曾經處于監管盲點的機構乃至具體業務置于公開監管的框架之下;二是提高對消費類金融行業的監管質量,保護在金融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三是提高金融監管效果,特別是改革現有的監管機構框架。
彌補監管體系漏洞
盡管奧巴馬在當天的講話中一再重申其對自由市場的信仰,并試圖模糊這一信仰與加強監管的對立,但新方案還是給不少曾經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的機構和業務戴上了“緊箍咒”。
對沖基金和其他私募機構首當其沖,將被要求在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后方可開展業務。此前,歐洲已首開對此類機構的監管先河,并要求對沖基金等定期向監管機構匯報其主要投資、業績和風險情況。根據歐盟的規定,在非歐盟國家設立的對沖基金,只有在確定其母國相關監管體系與歐盟大體相當后,才會允許其進入歐盟市場。歐盟的規定對于美國無形中構成了一種壓力,而美國方面也多次強調要避免因國家之間監管不對稱而導致金融機構流向監管較寬松的市場。由此看來,盡管對沖基金在本次危機中扮演的更多是受害者而非作亂者的角色,對其實施監管已是大勢所趨。
另外一個讓監管者感到無法容忍的漏洞與金融衍生產品的場外交易(OTC)有關,白皮書明確提出要對這部分業務實行“全面監管”。這一措施是在此前一個專門針對OTC的監管提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改革后,所有OTC衍生產品交易都要按規定保存記錄并定期匯報,要加強對所有參與OTC交易的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除需要滿足規定的資本金要求外,其出售和持有此類金融衍生品的頭寸也要受到限制。另外,為降低系統性風險,白皮書還要求所有的標準化OTC衍生品交易需要在透明且接受監管的場所完成,并在監管之下進行集中清算。
此外,正如美財長蓋特納本周一所透露的,資產證券化市場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監管約束,包括增加產品信息披露以提高市場透明度,強化對信用評級機構管理,要求創設和發行方在相關信貸證券化產品中承擔一定風險責任,即對每種在售產品至少留存5%的份額等。另外員工獎勵制度也由過去的一次性給予轉變為逐次發放,這樣在相關產品后續發生損失時,員工也需為此負責。
提升消費類金融監管質量
早在上月中旬,有關美國政府將成立專門委員會以監管消費類金融產品及服務的消息就在媒體上賺足了眼球。如今,這一動議終于在這一紙白皮書中成為現實并等待立法。這個行將設立的獨立監管機構名為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簡稱CFPA),專門監管包括抵押貸款、信用卡和共同基金等面向消費者的金融產品,保護消費者不受金融系統中的不公平及欺詐行為損害,對消費者和投資者金融產品及服務強化監管,促進這些產品透明、公平、合理,同時要提高消費者金融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的行業標準,促進公平競爭。另外,方案還提議賦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新的權力和資源,在一系列領域保護消費者權益。
此前,圍繞是否成立CFPA的問題,美國朝野上下展開了激烈爭論。贊成方的理由是盡管美國現有為數不少針對消費類金融產品及服務的監管機構和制度,但實際監管工作卻由若干機構分別把持,這種割裂狀態的直接后果就是監管效果大打折扣,執行力缺失,迫切需要一個全新機構負責這一領域的全盤監管;而主要由現有監管機構組成的反對方則認為他們才是最有經驗的消費類金融行業監管者,需要做的是梳理和規范化現有監管安排,沒有必要另起爐灶。一些來自社會上的擔憂是新機構可能會采取一種過于嚴格的監管語言,從而限制消費者獲得信貸的能力,在防范有害的金融創新同時也將有益的金融創新一并扼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