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成為“加速器”
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天津市“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各區縣加快發展”這“三層聯動”的發展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專家稱,在“三層聯動”協調區域發展的新格局中,濱海新區無疑成為“加速器”。天津市統計局4月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濱海新區生產總值完成716.95億元,生產總值增長22.3%,繼續領跑天津市經濟。濱海新區工委負責人說:“(上世紀)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現在,21世紀初要看濱海新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濱海新區今年海空港、鐵路軌道、公路道橋等基礎設施建設是歷史上投資最多的一年,增加值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濱海新區管委會副巡視員王國良表示,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天津應對金融危機的重中之重,已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全面推進。
據了解,濱海新區2008年共有97個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竣工投產;今年一季度,又有豐田RAV4運動型多功能車、柳工(000528)北方基地、卡特彼勒燃油發電機組等20個項目竣工投產。這些項目投產可新增產值和營業收入1400億元,實現生產總值近300億元,成為濱海新區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另外,濱海新區對國內外投資者保持較強的吸引力,特別是一批外資企業紛紛增資擴產,成為經濟發展的亮點。僅一季度就有美卓礦機、維斯塔斯風電、諾和諾德、波音復合材料、京瓷太陽能、加拿大鋁業等226個外資項目進一步擴大投資,合同增資額達8.92億美元,占全部合同外資額的39%,充分顯示出對濱海新區發展前景的信心。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立群教授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說,濱海新區快速發展對天津乃至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濱海新區遵循發展從基礎設施到基礎產業,從裝備制造業到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產業,這符合現代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其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將長期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周教授說,政府應當善于在危機中抓住機會,天津近年來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抓大項目好項目的引進、談判,抓項目招商、落實,所以一季度的高速增長絕不是偶然的。
高效服務給企業信心
大項目的快速上馬,離不開企業的積極性,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如何增強企業的發展信心,發揮企業的積極性?這對提升天津的政府服務職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天津給出的答案是,“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相當于去年或好于去年水平,繼續處在全國前列。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下稱“高新區”)是全國首批四家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園區之一,今年一季度,實現總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37.2%;完成工業總產值78.5億元,同比增長36.2%。高新區宣傳部王會臣部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為應對金融海嘯,高新區設立了2億元的保增長專項應急資金和2億元的擔保資金,為企業提供短期貸款擔保服務,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津倫(天津)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剛毅告訴記者,通過高新區召開的企業聯動發展項目信息對接會,公司和同處天津高新區的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商業伙伴關系,取代日本進口為力神公司供應配套氣密檢測設備。
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天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天津在“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活動的開展及時落實了中央保增長的政策,第一時間給基層、企業帶去了信心,對天津盡快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有好處。
5月6日,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表示,要繼續組織機關干部下基層,發揚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困難,著力推進大項目好項目建設,要確保二季度經濟發展好于一季度,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GDP增長12%左右)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吉平 ★張貴斌/天津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