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就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就是說相對來講,稅收在價格里頭占的比例比較低的。”
記者:“我們國家的油價和美國和歐洲的差別主要差在稅收上嗎?”
周大地:“對,所以你要說一個全世界成品油價格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是沒法找的。”
記者:“如果說稅收是影響油價高和低的主要條件的話,我也了解了一下,美國的燃油里面大約有30%是稅收的成分,那么中國的稅收成分是有多少?究竟是不是稅收決定了油價的高低?”
周大地:“中國稅收這個里頭就要去看我們第一有1塊錢的消費稅,第二個實際上我們的進口過程營銷過程這個增值稅。”
記者:“17%的增值稅,一個環節就17%,按照這個算法就是每升油有1塊錢的稅,在5塊錢的油價里面相當于20%,另外加上17%的增值稅,加起來的話是37%,那這個稅收的話比起美國現行的燃油稅,大概30%的燃油稅的話沒有高出多少。”
周大地:“不,那17%不止,就是說增值稅環節多了,增值稅就多環節了,層層就加上去了,所以你要去看你經營的從批發到零售,這些企業數量越多,倒手越多,它這個稅收就越高。”
記者:“油價的上調似乎一直就特別牽動人心,因為它幾乎關系到每一個工業企業,就拿離我們最近的物流、出租車行業來說就是這樣,出租車在上一次油價上調的時候,最高可以享受到一千多元每個月的的燃油補貼,但是到現在,已經大部分公司都降到200元錢,或者甚至是沒有這個燃油補貼了,那么在油價未來一段時間都會是一個上漲的這種趨勢底下,是否能夠考慮到它相關的其它行業的運營呢?”
周大地:“世界各國沒有一個把出租汽車作為一個所謂的日常公共交通系統來對待的,所以出租汽車。”
記者:“所以在你看來,出租車的補貼不會是一個長久之計。”
周大地:“對,實事求是的來看,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個能源價格政策特別是包括這次公布的這個在高油價的時候,還是想了好多法子保護消費者利益。”
半小時觀察:要調的不僅是價格
從去年12月18日起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到今年3月25日,國家第一次根據這個機制將汽油和柴油每噸分別上調了290元和180元。此后,國際油價上漲幅度和時間間隔均已滿足國內成品油調價要求,但國內成品油價卻一直未動。顯然,有關部門不僅考慮到國際油價的走勢、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也顧及到消費者和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宏觀政策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價的調整會更加謹慎,會根據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和國內外總體環境擇機實行。
可是節目里我們也看到,即使這樣還是難以打消一些消費者的質疑,為什么油價調整在下跌的時候拖沓,在上漲的時候反而迅速?其實,這些質疑并不是針對調價本身,而是油價背后的定價機制。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供給方和需求方博弈的結果,一個能讓市場各方都滿意的商品價格肯定是不存在的,油價同樣如此。但消費者想弄清楚的是,他們承受的價格是怎么來的?兩大國字號石油巨頭究竟是賺了還是賠了?石油的利潤都去了哪兒?有沒有用在更高效的地方,減輕大家今后的用油壓力?
5月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為成品油定價機制確定了制度依據,但在這個辦法里,仍然有一些模糊的字眼,一些細節沒有澄清,一些專業的計算方法也沒有對公眾進行解釋說明。現在看來,消除公眾的質疑,讓調價變得更有說服力,還需要有關部門作出更多的努力。
(主編:周人杰 記者:井天增、曾曉琳、鄢聞余 攝像:張小明、樊建恩、李培、景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