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的造紙污染已觸目驚心——100多家造紙企業僅2家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
為此,中央高層、國家環保總局及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繼做出批示,湖南省政府下發《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整治工作實施方案》。3月31日,洞庭湖區所有造紙污染企業全被“叫停”。
事實上,整治洞庭湖的“環保風暴”刮了多年,大大小小的“環保戰役”也打過不少,但外界的總體評價是,“雷聲大雨點小”,其結果是污染企業越來越多,污染程度越來越大。人們禁不住要問:關于“洞庭湖”的保衛戰到底要打多久?
3月31日,是湖南省對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整治第二階段工作開始的第一天,該區域所有造紙污染企業都被當地政府責令停止生產。
在一部分企業看來,這像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運動”—畢竟,“叫停”所有造紙污染企業尚是頭一回。
而在2006年12月31日開始的第一階段整治工作中,被“叫停”的8家污染企業有2家死灰復燃,頂風排污,相關部門已對其嚴厲查處。所以,一部分企業寧愿聽聽“風聲”再說。
“像‘搞運動’一樣,搞多了就不刺激了。”一位被“叫停”的岳陽籍造紙企業老板如此評述。但《中國經濟周刊》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造紙企業的法人對此次污染整治表示了空前關注。
縣域經濟“為難”:要“溫飽”還是“環保”
南縣森裕紙業公司(下稱“森裕紙業”)的法人卜耀輝最近比較郁悶—他經營了三年的廢紙造紙廠因污染物排放不達標、年生產能力低于1萬噸等原因被益陽市政府責令停產了。
與森裕紙業同時被“叫停”的還有涵蓋洞庭湖區岳陽、常德、益陽三市所有環保不達標的造紙企業。2006年12月,湖南省政府下發《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通知:今年3月31日前,凡無堿回收裝置或雖有堿回收裝置但污染物排放不能達標的制漿造紙企業,和無有效的環保設施或污染物排放不能穩定達標的廢紙造紙企業一律停產,由所在地市政府下達停產企業名單,責令停止生產。
“我的企業污染程度小,‘一棍子都打死’的做法難以接受。”卜耀輝不無委屈地說,“這么停產幾個月,等我把環保項目搞上來的時候,好不容易開拓出來的市場又給丟了。”
卜耀輝同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洞庭湖的治理是大勢所趨,環保設施不上不行,公司正在趕做規劃方案;一套廢紙造紙的環保設施含監控系統約需投入100多萬元,他的企業生產的是特種紙,市場價7000多元一噸,把環保設施攤銷,每噸紙只有幾十元,可以承受得起;產能方面,公司在縣政府的牽頭下,擬與南縣的其他4家廢紙造紙企業聯合起來做大規模,將來,企業的年生產能力可以達到2萬-3萬噸。
南縣另外2家制漿造紙企業—平云造紙和八百弓造紙廠就沒有森裕紙業這樣重組做大規模的機會了,等待他們的只有轉型或退出。據了解,因廢水超標排放、無有效的污染防治設施、年生產能力低于5萬噸等原因,這2家企業已于2006年12月前被益陽市政府“叫停”,其中一家企業已將生產設備出售,改做印刷,另一家則擬轉型為廢紙造紙,不再涉足制漿造紙。
“現在,7家造紙企業全部都停了,影響很大。”南縣環保局局長楊長春介紹,南縣地處湘鄂兩省邊陲,為洞庭湖區的腹地,2006年全縣財政收入約1.5億元,食品、紡織和造紙是該縣的三大重點產業,7家造紙企業有5個多億的“盤子”,集中在茅草街、八百弓和南洲三個鄉鎮,每年可向財政貢獻400萬-500萬元的稅收,加上其他規費有1500萬元左右,現在這幾家企業不“轉”了,地區經濟一時間受到影響。
但此次整治對南縣影響還不是最大的。據了解,沅江、安鄉、汨羅等縣的造紙業規模均要大于南縣。岳陽、益陽、常德三市的15個縣市區的經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