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腐敗”加大收入差距
在工資收入之外,壟斷行業的高福利歷來廣受詬病。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步正發披露,目前,電力、電信等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到3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間。
壟斷行業高福利是一種腐敗
全國政協委員溫克剛認為,壟斷行業形形色色的福利本質上就是一種腐敗。有學者稱之為“福利腐敗”。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博士對“福利腐敗”一詞的描述是“一些壟斷行業將自己掌握的行業資源無償或廉價地向本行業的職工和家屬提供,在福利的名義下形成行業腐敗的現象” 。
經過多年調查研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歐永生將“福利腐敗”分為以下兩類:
一類是壟斷企業的員工不僅可得到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工資,還可領到高額的年終獎金、旅游等方面的福利。
另一類是壟斷企業以免費或極低的價格,向其員工甚至家屬提供本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服務。
“福利腐敗”有三大危害
“壟斷行業的高福利問題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破壞了社會公平,有很大的負面作用。”歐永生說。
在《警惕福利腐敗年終傳染》一文中,歐永生分析了“福利腐敗的三大危害”:
1危害社會穩定。歐永生指出,按常理論,社會福利由全社會承當,用于幫助、扶持社會弱勢群體,而不是給收入已經很高的壟斷企業員工。然而,實際上壟斷企業卻利用社會公眾給予的強勢地位,將福利的成本轉嫁于社會。
歐永生分析認為,我國當前存在的社會不穩定問題與社會分配不公有著密切關系,而“福利腐敗”對社會分配不公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2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福利房被炒賣、火車免票證被倒賣……由于福利低于市場價甚至是無償的,勢必會使部分剩余福利進入市場流通,沖擊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歐永生認為,“福利腐敗”最大的危害在于把國有資產、稅收等全民財富以福利的名義轉為個人財富,或是轉嫁福利成本,以虧損為由通過漲價增加群眾負擔。
3扼殺自身活力。“我國已經加入WTO五年,這些壟斷行業的競爭力面臨嚴峻的挑戰,風險與日俱增。在壟斷狀態下,它可以轉嫁給國家。一旦打破壟斷,進入市場競爭狀態,又將如何生存呢?”歐永生指出。
壟斷企業為員工謀“特權”
據中山大學政治學博士唐元松介紹,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扶植了一批國有壟斷企業,目的在于保障關系國計民生的設施、項目迅速發展。在當時舉國實行平均主義分配的背景下,這些壟斷行業并未出現明顯的“福利腐敗”現象。
改變始于改革開放之后。據介紹,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壟斷企業憑借自身的身份、地位優勢、各種資源,在為國家、社會作出較大貢獻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自身利益得到極大滿足。
“‘福利腐敗’其實反映了轉型時期的普遍性問題,即通過公權力而形成壟斷企業員工的特殊待遇。” 唐元松認為。
反壟斷立法遭遇阻力
溫克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要打破壟斷,又要進行宏觀調控,防止無序競爭。現在還是國有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并存,這是根本的。要打破壟斷,但不能無序競爭。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盡可能地打破壟斷,另一方面國家通過行政干預使壟斷行業的福利、收入被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雙管齊下。
事實上,中央已經認識到“遏制壟斷”的緊迫性。去年6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草案)》。6月25日,國務院將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醞釀多年的反壟斷法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然而,羅益鋒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各方對草案中的一些條款存在爭議,法規的出臺受到很大阻力,但他認為一定要出臺這樣一部保護市場競爭、防止和制止壟斷行為的法律。(記者 童光來 李潔 曹坤)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