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去的2006年中,召回事件和諸多世界知名企業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寶潔的SK-II被查出含有鉻等重金屬而被召回,SONY的電池因存在潛在火災的危險而被召回。2月25日,名為彼得·潘的美產花生醬再一次和召回這個詞聯系在一起。企業在經營中應當關注如何減小產品安全帶來的法律風險。
面臨召回,企業應當做些什么?
大到一輛家用轎車,小到一瓶隱形眼鏡護理液,都有可能成為被召回的對象。
2月25日,名為彼得·潘的花生醬再一次和召回這個詞聯系在一起。根據衛生部發布的公告,彼得·潘花生醬因為受到田納西型沙門氏菌污染而被要求停止銷售。北京市場上流通的40余瓶花生醬被經銷商勒令召回。而對于已經購買了花生醬的消費者,有權利根據購物小票等憑證要求商家退貨。
已經過去的2006年中,召回事件和諸多世界知名企業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寶潔的SK-II被查出含有鉻等重金屬而被召回,SONY的電池因存在潛在火災的危險而被召回。我們除了在對知名品牌出現的產品質量瑕疵發出唏噓之聲時,也應當關注企業在經營中如何減小企業產品安全帶來的法律風險的問題。
路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羅德弗里曼這樣提示國內的企業:中國的處境令人堪憂。到目前為止,中國產品在歐盟的安全通告數量高居榜首。在近18個月內,所有關于中國產品的通告數量占總量的近50%。面對這個數字,中國的企業應該提高警惕。”
行之有效的召回策略
“本田對于日前在中國召回的SUV系列車型,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來保證召回工作的順利進行。如將召回后所需更換的零件配送到各4S店,并由4S店打電話或通過其它途徑通知消費者來店進行配件更換。”本田總部公關部的一位員工對記者描述到。
目前在中國,關于召回的法律制度仍顯空白。除了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外,還沒有其他與召回相關的法律頒行。這一局面使得在中國的召回執行沒有相應的規范可以依據。并且,法律對召回問題的忽視,也使國內的許多企業沒有意識到在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召回的方式也是一種解決之道。
路偉律師事務所的觀點是,產品召回不像產品的正常生產流程那樣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常具有偶然性和突發性。而產品通常是通過有效的、現成的渠道被送到消費者手中的,而產品召回是不可預知的,且經常是非批量,甚至是單件產品從消費者手中取回。即便是主動召回,也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本田在最近的SUV系列車型召回中,就是依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主動向國家質監總局提出了召回申請,在得到批準后進行的。”本田總部公關部表示。
有人認為,產品召回就是更換產品或者辦理產品退貨,更甚至將產品召回理解為“商品下架”或者“禁止銷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葉林介紹,產品召回是指有缺陷產品的處理過程。根據產品屬性不同,所召回產品的處理方法也有差別。有些產品必須銷毀,有些產品只需要更換相關部件后,即可恢復使用,因此,產品召回只是對于已售出產品的處理程序。而“商品下架”和“禁止銷售”只是政府機關不允許再行銷售存在潛在危險的產品,不能以“商品下架”或者“禁止銷售”這些行政措施來替代產品召回。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