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各大市場暫時放假,但“理財”風潮依然在申城大街小巷涌動。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專門印了15000本《投基有道——基金投資158問》,趕在2月10日在新華書店上市。沒想到,短短10天,這本書竟宣告脫銷。
對于眾多投資者來說,這個新年的確不尋常——紅火了一年的股市終于沖上3000點;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黃金重現“!睔,一舉突破7個月來的最高點;而在匯市,匯民們期待已久的保證金交易終于浮出水面。
告別這樣一只名副其實的“金狗”,人們都在盤算新一年的投資機會。書店里各大投資類書籍的暢銷只是一個縮影。火爆的股市最引人注目,調查顯示,70%的股民選擇“持股過節”。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河北證券九江路營業廳里座無虛席,數十臺電腦前滿是投資者。熱鬧并不僅僅屬于證券市場,上海銀監局的報告顯示,2006年申城銀行業人民幣理財產品余額的增幅高達186%。而來自上海保監局的數據顯示,分紅險、萬能險等具有投資功能的險種,增幅普遍超過50%。就在昨天,各大銀行“外匯寶”、“紙黃金”等與國際市場掛鉤的品種紛紛“開市”,“匯民”和“金民”們已通過各種電子銀行渠道開始新一年的忙碌。
來自金融機構的信息顯示,這股理財風,已席卷成年人中的各個年齡段,從退休一族到“80后”一代。理財專家表示,申城勁吹“理財風”,既是金融業加速發展的表現,也為金融中心建設營造了較好的人文氛圍。目前,上海已形成比較齊全的金融市場體系,同時也是國內外金融機構最密集的城市。眾多中外資機構在市場中同臺競技,使上海成為眾多金融產品的“首發地”。比如交通銀行去年10月起推出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現在的交易量已經與有10多年歷史的外匯寶交易相差無幾。隨著市場的成熟,原先因風險過大而被關閉的理財產品,也紛紛“重出江湖”。比如權證交易,復出一年多,交易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二位。隨著外匯理財產品和QDII的崛起,全球各個地區的各種投資市場,事實上都已經進入上海人的理財視野。
現在,上海已成為國內金融產品線最齊全的城市,不同偏好的投資者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的品種。這種背景下,一種更為“成熟理性”的理財文化正在加速孕育。據了解,從去年開始,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往往會被要求做一份盡職調查,金融機構據此了解投資者對產品的了解程度和風險承受能力。在市場層面,一些具有“對沖”風險功能的金融衍生品正在醞釀中。市場人士認為,這些新的交易模式的推出,將徹底改變國內股市“單邊市”的格局,為投資者提供新的盈利模式,使市場波動會更趨于理性。(記者 陳春艷 蔣婭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