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不等于首選,便宜也不會動心,貴賤全沒概念,買單的惟一標準就是“喜歡”——
66.9%的人認為“80后”的消費欲望遠遠大于消費能力
上周,25歲的唐妮把她準備的情人節禮物炫出來——一小盒巧克力。同事們頓時大失所望:“就這個?!”唐妮得意道:“這是獨一無二的!”
唐妮說,這是她跑到一家人氣超旺的手工巧克力店親手做的,6小塊兒,99元——“天長地久”!同事們都笑起來。43歲的湯大姐說:“妮妮太好騙了,不就是把巧克力化了再凍起來嗎,99元,都能買五六斤了!”
唐妮笑著不回應。她知道,再怎么解釋,湯大姐都理解不了這盒巧克力里的含義,就像她永遠不理解湯大姐對大賣場打折的熱衷一樣。“80后”跟上一代之間的消費觀念代溝,寬得足夠撐船。唐妮現在滿心期待的,是男友的那份情人節禮物——白色掌上游戲機PSP。雖然男友剛剛研究生畢業,幾乎沒有儲蓄,卻毫不猶豫地刷卡買下了她心儀已久的PSP。
“80后”的唐妮們如今是最受商家歡迎和重視的新客戶群。雖然有人給他們冠以“ATM世代”的稱號——缺乏積累(Accumulation shorten),樂于消費(Tingled on consumption),不做計劃(Making no plan)——但無可否認,有全新消費主張的“80后”正成為中國的消費主力。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日前聯合開展的一項“80后”消費調查(7791人參與)顯示,66.9%的人贊同“‘80后’消費欲望遠遠大于消費能力”的說法。
全新的消費主張:關鍵得看喜歡不喜歡
26歲的外企職員江南是公司里出名的“血拼族”。用江南媽媽的話說,賺得不少,可惜,左手進右手出,全穿身上了。江南卻表示,她并不是一味崇尚名牌的“敗家女”,“不會傻到為了一個名牌商標去浪費血汗錢,關鍵還得看喜歡不喜歡。”江南的衣柜里,既有攢了幾個月工資買的限量版包包,也有大量她軋馬路淘小店淘來的便宜寶貝,而買單的惟一標準就是“喜歡”——有品位,有風格,不會跟同事“撞衫”。
27歲的蕭俊亮同樣在為他的“喜歡”心甘情愿地付出。任職IT公司的蕭俊亮,平時日常開銷并不大,和同事合住出租房,基本上在公司食堂吃飯,閑暇時間主要是上上網,打打游戲。蕭俊亮最大的開支來自他鋪滿一桌的“兵人模型”。自從在一個朋友家里見識了一屋“兵模”后,喜歡看軍事雜志,看戰斗大片的蕭俊亮就一頭扎進了軍事模型世界!氨!眱r格不菲,一個BBI經典系列的小模型,售價就高達數百元。但蕭俊亮花起這個錢來,絲毫不心疼,有時候淘到絕版模型了,還特別有成就感。
“瞎浪費!”蕭俊亮的爸爸一說起兒子的這個興趣就氣不打一處來。他始終無法理解,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玩具,花那么多錢收集起來有什么意義。
“80后”的消費主張,是上一代人無法理解的。他們的消費準則并不一定有明確目的和實用意義,而更基于主觀的喜好!跋矚g”,正成為“80后”越來越主要的消費沖動。
此次調查亦證明了這一點。什么樣的東西會讓你“束手就擒”乖乖掏錢?在這個多項選擇中,雖然“自己確實需要的”占了首位(21.5%),但“喜歡的”以19.5%的比率緊隨其后。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