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商機與咖啡館商機共同的基石在于第三空間
人有第一空間,那就是家庭,那里是生活之所;人有第二空間,那就是公司,那里是工作之所;人還有第三空間,那里是精神棲息之所。靈魂不僅住在身體里,靈魂也需要一個物理的空間,個人的喜好、趣味與追求才得以像植物一樣靜靜生長。我們所有縱橫雜亂的人際關系都歸于第三空間之中,這個空間只留給自己。
厭倦了家與工作單位兩點一線的生活,人們在公共空間尋求安慰。在派對、旅途、網絡、休閑場所、虛擬世界以及別人的空間中,我們疏離了舊的人際關系、舊的圈子和舊的活動空間,也不可避免地拉出了新的社交紐帶、新的趣味和新的追求。這催生我們需要一種第三空間來調劑和分配不甘平淡的自我們。這種第三空間在哪里?部分富裕的人們用第二套房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它是屬于自己、又不一定稱之為家的所在,它是城市人居住的一次物質升級和精神備份,它是容納個性、品質、精神流向和成就感的溫室,它是真真正正的差異化生存。而對平常人來說,第二套房的門檻雖非每人都跨得過,第三空間的憧憬卻應常駐在每人心中。
于是我們在第三空間里,釋放工作壓力,放松心情。我們在第三空間里,或談情說愛,或老友重逢,或思考人生,或交流心得。
正是因為人生活中的第三空間具有非常大的商機和市場,于是出現了上海的“新天地”,臺灣的“錢柜”,央視的“同一首歌”, 美國的“迪斯尼”等等。
我們看到星巴克通過為顧客創造第三空間,從而營造了一個全新的體驗。在環境布置上,星巴克努力使自己的咖啡店成為一個舒服的社交聚會場所,成為顧客的另一個“起居室”,既可以會客,也可以獨自在這里放松身心。在這種時尚且雅致、豪華而親切的濃郁環境里,人們放松心情,擺脫繁忙的工作,稍事休息或是約會,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報償。通過情景,星巴克來創造“體貼”。
通過對第三空間的探索和對星巴克氛圍的分析,我們才能了解真正能打動消費者的根本原因。
而對于中國茶館[坊]研究,也正是希望通過了解那些可以刺激顧客內心情感的細微末節,從而探索一條適合市場需求的發展軌跡。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