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勤的會議室,墻壁、室內承重柱上,全是玻璃白板——張亞勤的主意:“可以在上面寫寫畫畫,討論問題。”
會議室的門推開,他走了進來,笑得憨厚而燦爛。雙手遞過一張名片——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總裁。
聰明重要,知道怎么使用和發揮更重要
在外人眼里,張亞勤不僅成功,而且“可持續成功”。
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中國當年最年輕的大學生。23歲獲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做出該校校史上首篇滿分博士論文。31歲榮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是該協會100年歷史上獲此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33歲回國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出任首席科學家兼副院長。38歲出任微軟全球副總裁。
很多人將他的“精彩”歸因于“聰明”,其實不然。抹去“天才”光環,剩下的只是一個自我要求嚴格和不吝嗇付出的山西漢子。
“聰明重要,知道怎么使用和發揮更重要”,張亞勤說:“如果把人比做計算機,智商就像CPU的性能,是固有的后天相對較難改變。而性格好比操作系統,心態、判斷能力、簡化問題的能力、溝通的能力等像用戶界面和應用軟件,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培訓改變。”
2004年,當張亞勤受命負責微軟Windows Mobile業務時,該部門因業務進展緩慢而被稱為“粘在駱駝上的一只蝸牛”。3年后,Windows Mobile已占據全球窗體頂端智能手機操作系統25%的份額——“蝸牛”成長為一頭“駱駝”。
對這個機會,他“蓄謀已久”:“我一直認為移動通信和嵌入式系統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不僅是對微軟,對整個產業都是如此。”早在2001年,張亞勤就開辟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的一個新研究小組——無線網絡小組,一直低調地從事著Windows CE的產品轉化工作。近幾年來,他每年都會到總部展示有關研究成果。
在這背后,是他15年的積累——“博士畢業到2004年,我在通信、消費類電子及軟件領域的公司各做了5年,Windows Mobile領域正好是這3個產業融合的產物。”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