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理財”
“WTO對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學會了理財。”孫艷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善于儲蓄的人之一。“壓箱底”就是較形象的說法。由于中國一直實行高利率政策,再加上缺少投資渠道,除了曾經盛行的國庫券,中國人的錢主要還是放在銀行里“用大錢生小錢”。
但大多數美國人卻很樂意參與各類投資,至少1/3的美國家庭都持有股票,許多家庭還加入了購買短期國債的行列。人們愿意將財產分別投資于房產、基金、股票等不同的領域以分散風險。美國人稱此為“理財”。
5年前,中國人并不知道“理財”為何物。《理財周刊》一位編輯回憶說,5年前該雜志在入世時創(chuàng)刊,他們提出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口號,當時還有很多人奇怪地問他什么叫理財?“現在理財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這位編輯說。
房產因為其特殊性,往往成為中國人投資理財的首選。孫艷也是如此。除了位于北京大興的一套130多平方米的大三居,在豐臺區(qū)世界公園的附近,她還買了一套別墅。“買房子的風險相對要小點。”孫艷說。除此,保險、自己公司的股票也成為孫艷的投資對象。
4年前,孫艷就已經開始買保險,投資理財產品。當時她買了一個國內保險公司的產品,不過,因為那家公司業(yè)務員的服務態(tài)度讓她最終放棄了這個產品。現在她在外資保險公司友邦為自己和家人買了保險。
5年前,人們的選擇還是以儲蓄型和投資型的保險品種為主。而隨著外資保險的大舉進入,也帶來了一些純保障型的險種。現在健康險、保障型壽險的品種已經非常豐富。業(yè)內人士介紹,在未來,一些長期看護險種、失業(yè)保險等專業(yè)險種也將現身。
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也促進了保險業(yè)務員素質的提高。“以前我老接到那些保險業(yè)務員的電話騷擾,現在的業(yè)務員不再這么死纏爛打了,他們會和你做朋友,會為你做理財規(guī)劃,變得很專業(yè)。”孫艷說。
越來越多的銀行成立了專業(yè)的個人理財中心。光大銀行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張旭陽向記者介紹,在理財中心,除了可以接受著一對一的專業(yè)理財顧問服務,還可以得到專家提供的保險、外匯、證券、基金等各類理財免費咨詢服務。
今年12月11日開始,外資銀行也能經營人民幣理財業(yè)務。對于孫艷來說這的確是個好消息。因為她的錢就能存在外資銀行比如花旗銀行,當然,她也可以直接用人民幣進行國外理財產品的投資了。
期待更多的實惠
“壟斷企業(yè)怎么掙錢?也沒有人跟他競爭,是通過壟斷來賺老百姓的錢,然后跑到海外每年分紅。”此起彼伏的抱怨聲表明,在入世五年之后,人們對壟斷企業(yè)的容忍度在急劇降低。
對于張智興和孫艷他們來說,每個月的手機費是個不小的花銷,原本以為入世能讓電信資費下降。有消息說,新加坡的電信行業(yè)在上世紀90年代初走上了市場自由化的道路。十幾年來,新加坡百姓國際通話的費用降低了80%。
但是外資巨頭進入中國電信領域仍然顯得步履蹣跚。與電信業(yè)相似的還有成品油市場。不斷上漲的油價令張智興和孫艷頭痛。盡管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承諾,2006年12月11日要國內開放批發(fā)市場,原油、天然氣、燃料油的關稅將逐漸降到6%。不過,中國成品油市場的壟斷局面依然存在。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謝良兵
[上一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