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整整5周年。時至今日,說起5年前剛加入時的心情,許多參與談判的中方官員依然記得那種激動的感覺。5年后,回首加入世貿帶來的各種影響,盤點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我們做了些什么?遇到些什么?獲得些什么?
打了個“A+”高分
5年來,國內外在關注:加入世貿讓中國受益多少?
評價加入世貿的實際成效,一要看加入世貿的意義,中央當初對此有兩個基本判斷:加入世貿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部署,是對外開放步入新階段的標志。二要看加入世貿的目標,主要有三: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取得在WTO框架內的話語權;推動國內體制改革。從這兩點來講,5年來加入世貿效果是積極的,目標也基本實現了。
加入世貿后,我國從區域性開放轉為全方位開放,從政策性開放轉為制度性開放,從單方的自我開放轉為與WTO成員的相互開放,從被動接受國際規則轉為主動參與規則制訂。在履行承諾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享受著權利,WTO效應不斷向更廣更深的領域滲透。
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是這期間的兩大亮點。5年來我外貿總額年均增長30%,邁過了萬億美元大臺階,躍居全球第三大貿易國。同期我GDP跨越了2萬億美元,其中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0%。這5年全國實際利用外資年均近550億美元,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大跨國公司競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地區總部。這些雖不能全部歸功于加入世貿,但加入世貿無疑是一個關鍵動因。
更重要的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得到體現。以新一輪機構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政府部門自上而下精簡繁政、依法行政,將重心從習慣于發證批文逐漸移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越位、錯位、缺位”現象得到明顯改觀。對壟斷行業的改革有了大動作,電信“一統天下”格局的打破,民航六大集團的重組,國有商業銀行的股改,都得益于加入世貿的促動。
另一個大收獲,是規則意識在中國日益增強,這個變化對全社會帶來的影響尤為深遠。
據世行統計,加入世貿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的平均貢獻率為13%。在對中國的幾次年度審議和今春首次貿易政策審議中,WTO都給予高度贊譽,認為中國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風范,WTO現任總干事拉米打了“A+”的高分。
“蛋糕”做大的速度更快
加入世貿之初,農業、汽車等領域是最不被看好的行業。5年的歷程表明,這些行業并未如想象中那樣大受沖擊。由于過渡期的屏蔽作用,外來競爭尚難成氣候。自2002年初至今,我國農產品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大大好于預期,農業發展態勢良好,去年農產品出口為農村提供7600多萬個就業崗位,今年有望創下300億美元出口額的新高。汽車業更典型,我國靈活運用WTO規則,堅持有序管理、適度調控、把握節奏,有效化解了進口車的沖擊,進口車占國內市場比例很低,而同期國內汽車產業迅猛前行,產銷兩旺,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尤其是與5年前相比,消費者在價格上得實惠,選擇空間也大得多。
在最敏感的服務業,外資并沒有洶涌而至、洪水決堤。比如,外資銀行紛紛在華設點布網,今年12月11日也將對其放開人民幣業務,但從總的規模、進度、比例來看,外資銀行還不具較強沖擊力。又如,全球零售巨頭幾乎都來中國跑馬圈地,到去年底外資商業企業累計在華開設店鋪5600多家,但據國家統計局對限額以上連鎖企業統計,2005年外商零售和餐飲連鎖企業銷售額不超過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外資商業企業銷售中國產品的比重均逾90%,像沃爾瑪在華采購額每年逾百億美元。
可見,加入世貿以來,漸進式的開放策略和我們的本土優勢,以及一系列得力的應對措施,使國內相關行業受到的沖擊很有限。況且,吃“蛋糕”的多了,可“蛋糕”做大的速度更快,減弱了外資對市場份額的影響。實際上,外資的壓力正成為國內企業做大做強的動力。在電信業,一批國內信息技術企業在競爭中全力創新、完善服務,其發展勢頭和實力令人刮目相看,像手機市場就已不再由洋品牌包攬。在分銷業,開放讓零售業態愈趨豐富,綜合商場、連鎖超市、便利店、專營店等遍布各地,為百姓生活平添各種色彩。
開放中要“大”更要“強”
加入世貿利大于弊,但絕不意味著從此天下太平,過渡期的平穩只是一種特殊狀態。隨著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結束,我國對外開放面臨著新形勢。應該看到,加入世貿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層次影響將逐步顯現,利與弊在不同領域之間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具體領域中的利弊之變也有著很大不確定性。我們要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鞏固和擴大已有開放成果的基礎上,有效應對新挑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一方面,伴隨開放度的擴大,更多的中外企業正面交鋒,挑戰和沖擊必會加劇,那些5年來受益的產業可能面臨著新問題,而那些在過渡期涉險過關的產業則面臨著嚴峻考驗。對農業、制造業特別是服務業,外資的擠壓將有增無減。另一方面,國外對華貿易摩擦已常態化、多樣化、復雜化,5年來我連續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WTO各成員每7起反傾銷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國,每年約有400億—5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受阻。這些都亟須更到位更有力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在開放中,要“大”,更要“強”。作為WTO成員,我們享受到應有的權利,但還可以有更大作為,把WTO規則用足用活;我們對外兌現了承諾,并由此受到一些沖擊,但要善于趨利避害,做好充分準備,提高開放水平。加入世貿不是開放終點,加入世貿說到底還是為了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目前我國在部分領域的開放度不如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只要我們自己有需要、有能力,今后的開放將進一步擴大,甚至超過加入世貿承諾。5年來的歷練給了我們這個信心。(據人民日報;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