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按照慣例,央行將在明年1月披露最新的外匯儲備數額,依據9月底公布的數字,中國外匯儲備已達9879億美元,距1萬億美元僅差121億美元。照今年平均每月增長近200億美元的速度,超過萬億美元已是定局。而在今年早些時候,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高額外匯儲備隱含著巨大風險。外匯儲備越高,承受的美元貶值壓力就越大。巴曙松就認為,由于美元購買力正在下降,盡管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大幅上升,但以黃金和石油計價的外匯儲備余額增長幅度相對大幅減緩,造成了中國國民福利的流失。
外匯儲備猛漲還掣肘宏觀調控。依照中國的外匯體制,央行通過發行更多的人民幣來購買企業出口得來的外匯。大幅攀升的外匯占款造成國內金融市場流動資金過多,刺激了信貸和投資的快速增長,影響宏觀調控效果。
對于外貿來說,外匯儲備迅猛增加可能給國際上的貿易保護主義者以口實,同時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加大。經濟學家樊綱日前撰文指出,隨著外匯儲備越過萬億美元大關,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中國經濟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攻擊和壓力。
此前曾有學者建議用外匯儲備購買石油等戰略物資和其他稀缺資源。目前著國外匯儲備中的大部分被用來購買美國國債,在經濟學家看來,大量資金投資在低收益率的美國國債上,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
但更多專家和官員則提醒,外匯儲備是通過央行發行債券或多印人民幣得來的,龐大的外匯儲備并不是無主“寶藏”。
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否定了前述建議的可行性。她表示,以外匯儲備充實社保基金賬戶,相當于無償劃撥的財政透支行為,是不可行的。對其他機構來說,要用外匯儲備,就需要拿人民幣購買外匯儲備,絕不能無償劃撥。進行消費則會造成外匯二次結匯和貨幣二次投放,等于央行直接印鈔票去消費,這相當于直接制造國內通貨膨脹。
也有人建議將外匯儲備用于農村教育和醫療等國內支出。專家認為同樣行不通,因為一旦這些資金參與國內經濟循環,花出去的美元最終總是會回到央行手中,只是相當于從左邊口袋回到右邊口袋。
雖然巨額外匯儲備不能隨便亂花,但通過一定的設計,還是有辦法使用這筆“寶藏”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可以通過財政部從市場上發債,籌集人民幣向央行購匯,主要用于海外的和國內的戰略性投資,包括對大銀行投資、到境外投資石油等能源,少部分也可適當地采購海外企業制造的,國內教育、醫療、環保、安全生產、農村基礎設施等事業急需的物資和設備。他相信,通過這一制度設計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則認為,控制外匯儲備不是最終目標,解決外匯儲備增量問題的根本在于解決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
今年以來,中國正在出臺各項政策調整外貿結構。目前已采取降低紡織品、家具等的出口退稅率,對銅、鋼鐵等金屬礦石征收新出口稅等政策調整出口,同時也正出臺政策促進高技術設備的進口。
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還必須采取著眼于中長期的綜合性措施,加快經濟結構性調整,促進國際收支趨于基本平衡,實現向以內需為主導、內外需并重的經濟發展戰略轉型。只有通過綜合措施,才能降低外匯儲備的積累速度,為中國經濟化解壓力。(趙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