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上旬,國家稅務總局出臺《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規定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必須自行報稅,有評論認為,這是中國分配制度向“限高、穩中、托低”改革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有人擔心,在中國稅務監管網絡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如何監控納稅義務人的收入狀況是個難題。
北京500萬人被鎖定監控
然而,北京市稅務機關早在4年前就開始了對高收入群體進行全面的監控,同時也進行了自行報稅的試點實驗。日前,記者采訪了曾經參與過北京市個人稅試點實驗的有關專家,北京的實驗顯示,納稅義務人收入是否超過12萬元,稅務機關完全可以監控,但“體外循環”收入(賬外收入)的監督,現在仍是個難題。
著名稅務專家、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桓教授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早在2002年,北京市稅務機關就開始了面向個稅全額全員征收的試點實驗,只不過那時的監控重點僅限高收入群體。當時,劉桓正好參與了北京市個稅試點工作。
在這個廣泛試點的基礎上,2004年,北京又進行了“個稅明細申報”的嘗試,單位申報個稅時,必須把每個人的納稅狀況都進行申報。明細申報和全額全員申報相比,明細申報只監控收入超過了納稅標準線的人,達不到納稅標準的不用申報,工資以外的非工資收入一般也不申報。隨著收入的提升,很多納稅義務人仍然在監控之外。
然而這次,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要求,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人要申報,有兩處或以上收入的人要申報。劉桓的態度是,“前者容易監控,但后者卻不容易監控”。劉桓還表示,要想全面監控那些高收入或多處有收入的人,稅務信息必須建立一個聯通平臺,每個單位和地方都要把每個人的收入信息清晰地列入其身份證賬號下。北京在近兩年的試點時就建立了一個這樣的平臺,今年10月1日,北京市就提前進行了全員全額申報的試點。
“如果全國都這么做,再加上各地信息渠道的暢通和個人收入方式的逐漸改變,加強個稅征管就可實現。”
京城19區縣要統一稅控平臺
目前,北京試行全員全額申報水平在全國處于前列。“征稅系統要運行有效,就要做得廣,做得細,做得高。”劉桓給這個系統的建立總結了三個特點。
“廣”,就是要求基層部門應該和稅務部門密切合作,包括轄區內的企業,甚至是事業單位、民間單位等。另外,就是要“細”。對于單位內的人員變動,對行業特點、收入特點、收入浮動情況了如指掌。
其三,必須信息化程度高,要能夠照顧到各個轄區間的溝通,比如北京19個區縣要擁有一個統一平臺,必須有很高的信息化系統作為支撐。
建議沿海7省應先聯網監控
但是,即便建立了完善的稅控網絡,納稅人仍有部分收入可以逃脫監控。 據悉,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研究統一的個稅監管平臺,并計劃在全國進行推廣。劉桓表示,數據顯示,沿海7省個稅征繳占全國的70%,可將這些城市的相應體系先聯網起來,再逐步向內地推進。
除了“賬外”收入外,“灰色收入”是不是全額全員稅管體系監控的對象呢?
劉桓表示,有的國家稅收涵蓋非法收入,哪怕是偷的錢也要納稅,而且要納重稅。但這一理念與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相悖,中國規定納稅收入都必須是合法收入。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屬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范疇,而不屬于稅收調控范疇。不過,工資以外的多處收入卻屬于稅收的調控范疇。
劉桓認為,稅務改革的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實行全額全員申報。從這個角度看,北京的試點有著示范價值。
(來源:廣州日報,作者:趙琳琳、柯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