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只鳥”的的策略來解決浙江發展的問題
現在西湖的夜景是非常的漂亮,而就在2003年和2004年,這里的晚上經常是一片漆黑,而且有兩個夏天,成為杭州人無法忘掉的電荒記憶。
2004年6月的一個夜晚,記者在杭州西湖邊拍攝到的畫面,除了稀疏的路燈點綴著昏暗的夜色之外,西湖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風采。
記者:“現在一限電,就都沒有了,西湖邊有噴泉,有噴到40米高的,對來旅游的人來講,也感覺到晚上杭州沒什么生氣。”
在杭州城區的道路上,路燈只亮了一半,道路兩邊的建筑物大都沒有了燈光,沉浸在黑暗之中,為了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電,從2004年夏季開始,浙江省所有縣市都對工業企業實行了“停二開五或停三開四”限電措施,而在義烏市,當地政府更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從7月24日到8月10日,全市4萬多家工業企業一律24小時停電,集中所有電力用之于民,這十幾天的停電,帶來的是1.5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中共義烏市委書記樓國華:“我們也確實沒辦法,是一種沒辦法下的一種選擇,因為我們用電量上的太快了。”
浙江省是我國煤炭資源儲量最少的省,全省95%以上的能源依靠外部調入;但浙江又是一個能源消耗大省,電力消耗占到了全國的1/3,2004年,浙江每天電力需求為3億度,但供電能力只有2.8億度,缺口將近10%。
記者:“如果沒記錯的話,在2003年浙江鬧電荒的時候,那時候你到浙江還不到一年時間。”
習近平:“是,那個時候也還是感覺到非常困難,因為那個全國都在電力供應上的一些不協調的情況,浙江為最。”
記者:“我非常想知道在停電的時候特別是晚上習書記在想什么?”
習近平:“痛定思痛吧,人總是要長一些教訓,才能增加一分動力,我們的資源能源它不是取之不竭的。”
記者:“我聽到有報道說其實你準備用兩只鳥的策略來解決浙江發展的問題,一個叫做‘鳳凰涅盤’,第二個叫做‘騰籠換鳥’”。
習近平:“這個就是個形象的說法,‘鳳凰涅盤’它是一種脫胎換骨,我們浙江省過去就是體現的這種低附加值,低成本的競爭,有的是高能耗,這樣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我們再發展下去是難以為繼的,必須要經過涅盤才有可能持續增長;‘騰籠換鳥’的意義,就是籠子就這么大,可供使用的資源、能源、土地、環境,量就這么大,那么在這里就提高層次,上一些高附加值的,適應度更高的,把已有的傳統的但并不是被淘汰的,被提倡但不是最先進的,轉移到其他地方去,這就是‘騰籠換鳥’的過程。”
“騰籠換鳥”是浙江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思路,在浙東,寧波市遷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產業,節省出資源和能源,引進保險、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2005年寧波服務業增加值達963.7億元。在浙南,溫州市通過政策導向和市場機制,淘汰原有低技術、小規模、高能耗的企業,吸引高技術、高層次、低能耗的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在浙西,衢州市關停既是耗電大戶也是支柱產業的水泥企業,轉而大力發展硅電子產業,現在,每度電所產生利潤比以前多出一倍,在浙北,湖州市對全市企業用地進行清理,盤活工業用地1500多畝,吸引了許多高新技術產業項目轉移,目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年增長超過30%。
一方面是騰出“籠子”換上低能耗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另一方面是對浙江原有的工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這就是 “鳳凰涅盤”。
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電廠,總工程師馬俊華告訴記者,為了節省電耗,他們甚至把腦筋動在了廠區的路燈上。
浙江長興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馬俊華:“現在我們主要考慮要節能了,所以我們所有的電最近控制管理得還是比較緊,像白天不該用的等全都要關掉,主要考慮節能。”
在長興發電廠的總控室,馬俊華指著電腦屏幕上的這幾臺裝置告訴記者,這種名叫“等離子點火”的新技術,也是為了節約能耗而引進的。
馬俊華:“采用這個技術之后,可以讓鍋爐點火就不用油了。”
記者:“有沒有算過節省的油有多少量?”
馬俊華:“這個我們三四號機組,總共節油要比概算要節約一萬多噸油。”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