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三天即賣,跌三天即賣?沒錯,這就是當前流行于基金投資圈的“第三天”理論。
“(辦法)很簡單。股票若漲三天,第四天一定賣。聰明的基金經理只等到第三天,一般水平的第四天,傻乎乎的第五天才賣。”一位投資總監笑呵呵地對理財周報記者講解說。
4萬億計劃刺激大盤飆漲多日,卻不見基金大規模增倉舉動。雖有部分基金進入跡象,均是快進快出。
對未來市場的悲觀,以及基金經理個人考核的壓力,使這種看似不專業之舉成為必然。
反彈中伺機減倉
上市公司董秘訴苦:“以往拋我們的股票時,基金經理還會打個電話知會一聲。現在說跑就跑,也不問情況,和散戶沒什么兩樣。”
11月7日,平安資產管理公司邀請了包括王亞偉、呂俊、李旭利等國內基金界最知名投資權威若干人中的“八大金剛”,做了一次內部交流。理財周報從他們的交流中聽到這個有趣的“基金經理第三天”的投資“理論”。
內部交流參會者說,這樣簡單的操作已經成為近期基金經理的“操作規范”。
“說得刻薄一些,反正做得不好,大家都不好。如果想特立獨行,又沒有這個水平,弄不好還會被炒魷魚。何必呢?”參會的一位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稱。
“基金經理第三天”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但這非常能說明基金界中的現象。
“已經很久都沒有基金經理或者研究員來實地調查了。”11月初,理財周報記者在浙江寧波訪察了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這樣表示。
“以往拋我們的股票時,基金經理還會打個電話知會一聲。現在說跑就跑,也不問情況,和散戶沒什么兩樣。”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對記者訴苦。
實際上,從“4·24”和“9·19”兩次反彈行情中基金的表現可以說明,在反彈中減倉已經成為今年基金的招牌動作。數據顯示,“4·24”基金當日出逃的資金高達90億元。“9·19”井噴行情中,基金當日凈拋出33.8億元。
上交所數據顯示,11月10日,18家基金公司率先唱多,凈買入金額達到了19.57億元,41家基金公司竭力唱衰,凈賣出金額為36.89億元。11月11日,28家基金公司做多,凈買入金額達到了19.27億元,31家基金公司全力做空,凈賣出金額為24.8億元。11月12日,24家基金公司小幅出手,凈買入9.65億元。唱空隊伍上升至34家,凈賣出14.3億元。顯然,基金在這輪反彈中更多地充當了觀望者,甚至是砸盤者的身份。
有研究機構測算,上周223只開放式基金的平均倉位為67.93%,與三季度末基本相當。如果剔除上周股票市值增加對基金倉位的影響,223只開放式基金在上周主動調倉的幅度為-0.4%。如果測算數據精確,說明在市場大漲時,基金非但沒有加倉,反而在伺機減倉。
“八大金剛”對未來看法均偏悲觀
王亞偉:“我完全看不清楚”
基金界大牌的投資總監們對這一輪經濟危機的看法十分悲觀。他們的悲觀直接影響了基金經理們的操作思路。
11月7日投資總監內部交流會上,王亞偉表示:“我完全看不清楚”,對于“經濟惡化程度看不清楚、經濟恢復程度不清楚、調整時間不清楚。”他對明年經濟形勢和股市勢都持謹慎態度。
王亞偉認為,所有經濟轉型都是被動的,中國和美國都一樣,而且經濟轉型的時間會很長。
著名的私募江暉總體上對經濟也比較悲觀。他認為,在投資上只有能選出可投資對象時才投資,否則就持有現金。
參加此次內部交流的八位投資領袖中,有六位對未來不看好,只有兩位相對樂觀。其中,兩位樂觀派都是出自公募,三位私募都是悲觀派。
“沒有開會之前,我覺得自己已經很悲觀了,可是和其他人碰到一起才發現我竟然是最樂觀的。”那位相對樂觀的投資總監對記者說。
鑒于對未來市場的悲觀,基金經理們在操作上表現的謹慎也就不難理解。
據稱,私募江暉當日曾坦言,只選出一個企業認為可以試著投投看,但好像也并沒有把握。
公募基金的投資總監對基金經理們的要求更是順勢而為,只要不落后就OK,不必做被棒子打的出頭鳥。
“4萬億的擴大內需計劃,確實超出了投資者的預期。”一位投資總監對記者稱。但是絕大多數基金公司仍在分析報告上指出,在經濟數據惡化的情況下,由短期內密集強力的拉動投資政策所促成的這波行情,將是謹慎的、迂回的。
正如巴菲特所說:“現在遠離麻煩,要比后來擺脫麻煩容易得多”。崇尚巴菲特的基金經理們正在用 “經濟滑坡”這個大概率事件,來排斥“股價暫時上漲”這樣的小概率事件。
艱難短跑與基金“菜鳥”的必然聯系
束縛公募的是業績排名,施壓私募的是客戶
除了對經濟大勢的悲觀預期,業績排名、專業程度等主客觀因素也是“基金經理第三天”現象的成因。
“束縛公募的是業績排名,令私募擔心的是客戶。”投資總監們達成共識。
“投資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最好只是自己和自己賽跑,會跑得很從容。如果看競爭對手,就會很累,成績也不一定好。”嘉實基金副總經理戴京焦對理財周報記者說。
在戴京焦看來,國外的共同基金也存在這種情況,做得好的大多是合伙人制。因為合伙人更能夠容忍基金經理們堅持自己的思想。
國內公募基金的狀況是,包括公司內部銷售,管理層、股東還有媒體等所有的人都盯著基金經理。每日的凈值、月度表現、季度表現等這些業績壓力導致基金經理們不得不短線操作。
“當然,我們的基金經理還是太年輕,他們都沒有經歷過經濟周期。”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李旭利在日前“理財周報·2008中國最受尊敬基金公司”頒獎典禮上表示。他認為這也是基金經理們現在“不專業化”操作的重要原因。
據好買理財中心統計,有披露年齡數據的基金經理平均年齡僅35.66歲。而在美國基金經理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
“很多年輕基金經理們在牛市中表現也很好,憑著沖勁甚至超過前輩。但是,在弱市中就不行了。”以上投資總監稱。
比基金經理更差勁的是研究員的水平。按照以上投資總監的說法,估計有80%的研究員是跑在K線的后面,只有20%的研究員走在前面。(王小靜)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