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可以發現,如今市場上叫好又叫座的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而真正承諾保本的產品既少見也不受歡迎。這究竟怎么回事呢?
產品銷路分化嚴重
有數據顯示,近幾個月的銀行新品發行名列中,發行主流為兩類非保本產品:信貸與票據資產類和貨幣和債券市場類。由于銀監會的硬性規定要求商業銀行在承諾保本保收益的同時需要公布測算標準和公式,所以這類市場中的風險較低的這兩類產品大多不會給出保本承諾。但是由于銀行出讓的信貸資產和承兌匯票都是安全性較高的資產,實際上它們成為了隱性的保本保息的產品,受到廣大投資者歡迎也就不甚奇怪了。而加之央行連續的降息動作已經讓很多人對降息通道產生預期,即使只是1個月、3個月的短期產品也比存在銀行劃算。
而相對的一個極端現象就是最近一個月以來結構性產品發行過于低迷,據記者統計,9月26日至10月31日以來,市場上新發的結構性產品只有18款,且發行機構均為外資行。原先,外資行對風險較高的產品偏好很高,發行的結構性產品多屬于長期的掛鉤指數或基金的產品!岸缃,國際環境惡化,保本保息條款設計成為多數外資行發行結構性產品的慣例!币晃换ㄆ煦y行上海分行高級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聞所未聞的指數
雖然結構性產品發行步伐幾乎停滯,但是從27日起,東亞銀行發行了一款名為“全天候牛熊全方位保本投資”的產品,該產品掛鉤“法國巴黎銀行全天候指數”,允許投資者在封閉期結束之后每月贖回。但是其保本的前提為持有3年到期!斑@個指數具有彭博代碼,其實是法國巴黎銀行設置的一籃子資產,主要投資于股票、基金、商品指數、債券和貨幣等。至于它的表現投資者可以每天關注彭博,只不過它是收費的!睎|亞銀行上海分行個人理財部的季小姐表示。至于這個指數,記者通過網頁搜索、書籍翻閱都未能獲得其他相關信息,甚至被問及的某外資行理財經理也表示不曾聽說。
對于外資行的結構性產品,國內投資者已經有避諱的傾向了。而投資者往往都是在出現問題后才會得到教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配置的理念仍然值得堅持。如果投資者有長期資產配置的需要,且手頭的資金較為寬裕,則可以考慮精選一些結構性產品。但是前提是“知己知彼”,即了解自身的風險偏好和產品的具體投資方向。舉例來說,如果投資者對于諸如法國巴黎銀行全天候指數等在內的指數或者基金有所把握,還是可以考慮配置的,或許3年之后會有不小的驚喜。(記者 涂艷)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