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6.9%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創11年以來新高。自今年8月份,CPI指數已連續4個月保持6%以上漲幅。滬上銀行理財專家建議,應拿起“理財”武器對抗通脹,防范錢袋子縮水。
儲蓄:縮短存期減少配比
今年全年CPI漲幅將達4.7%,是1996年以來的年度最高漲幅。雖然央行年內已五度加息,但4.7%的CPI漲幅,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87%相比,仍超出1個百分點。通脹時損失最大的就是現金和儲蓄,市民應盡量將資產轉移到投資性產品,減少儲蓄或縮短存期。
儲蓄仍是大部分人的理財方式。錢存銀行長期看有風險。“負利率”意味著銀行儲蓄縮水。加息預期不斷加強,存期不能太長,如有一筆錢需存4年,最好先存2年定期,到期再轉存2年,這樣可保證資產靈活性。一旦物價平穩回落,銀行利率仍處于上升通道,則應果斷選擇長期國債或儲蓄,分享物價平穩時的穩定高收益。
房貸:勿盲目提前還款
手頭資金較寬余的市民,購入房產、黃金、證券等投資性產品,能有效抵抗通脹帶來的財富貶值風險,但利率上漲時,如何處置房貸則有講究。
專家指出,通脹時堅決持有房產無疑是正確的,但房產投資要注重收益增值能力比較,不買高估房產,不應擔負過重貸款壓力。房貸選擇應多家比較,并注重優先利用公積金貸款。對利率風險比較敏感的市民,應選擇固定利率房貸。
目前不應盲目提前還貸,一方面,通脹背景下房產增值一般超過通脹率和利率漲幅,所申請貸款實際價值同樣面臨貶值風險,這部分風險完全由銀行承擔;另一方面,資金較緊張的市民,沒必要因每個月多繳幾百元錢而提前還貸,讓生活過得緊繃繃的。
理財產品:投資短期為宜
通脹與加息總是形影不離。2004年以來多次加息,使相當部分長期限理財產品收益率低于同期儲蓄收益。專家建議,目前購買理財產品應以短期為宜。眼下市場產品與渠道呈多元化趨勢,期限一年以內的很多,收益率普遍高過同期儲蓄收益。
本周起售的建行“消費溫度計”保本理財計劃,專門應對CPI高漲,且投資期僅一年,期間還有提前贖回權,保證了充分的流動性。渣打銀行新推“聚通天下”全球基金精選產品,以美元投資,投向標準普爾AA及AAA評級的四大海外品牌基金,預期收益率遠超普通存款。還有光大銀行光華行業精選計劃,委托期3年,與開放式基金相似,計劃成立滿3個月后,每季度都提供申購、贖回機會,其收益率與靈活性是最大賣點。
黃金:保值首選但短期風險高
黃金是資產保值增值首選。黃金價格與美元、國際原油走勢掛鉤,基本是全球聯動,不受國內信貸政策、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作為“天然貨幣”,有很好的抵御通脹作用。
目前市民投資黃金的渠道很多,工行、興業、華夏、深發展等銀行均提供實物黃金交易,金價與上海金交所掛鉤。此外,中行、建行等還開通紙黃金交易,低買高拋,變現更為靈活。
不過專家提醒,由于金價近期漲幅巨大,黃金投資短期內風險較高。長遠看,投資實物黃金應以中長線為主,不要期望短線獲利,這要求投資者具備相當的財力。(記者 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