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財悄然興起
目前,新股發行提速,基金銷售火爆,炒金炒匯忙得熱火朝天,理財市場十分熱鬧。
然而,在這些理財產品面前,消費者卻產生了許多疑惑,應該如何選擇?一個現實問題出現了:哪里有專業的理財顧問能站在客戶的角度指點迷津?
基于這種現狀,一種“只賣規劃不賣產品”的新興理財業務——第三方理財正悄然興起。
據了解,此種業務發源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香港十年前才起步,近兩年才開始出現于北京、上海及沿海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據有關部門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城市開展的理財需求調查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更有41%的被調查者表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有業內人士還估計,2007年全國的個人理財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專業理財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今年剛畢業,沒什么理財計劃,想咨詢下我應該如何理財。”面對記者的理財要求,諾亞財富管理中心——上海首家、國內最大獨立第三方理財機構立即安排了理財顧問劉瓊來“接待”。
在隨后的交流中,劉瓊告訴記者,最近以來,公司來了許多客戶,對第三方理財特別“感興趣”,而且多數是已成家立業的中高端層次的客戶。
記者打開第三方理財網,粗略瀏覽下,咨詢如何理財的人還真不少。
優勢何在
第三方理財悄然興起,其以何種優勢吸引著投資者?
“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都是具有它們自己的屬性的,產品一般都是比較保守、單一的,產品理財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它們很難做到中立客觀,一般都是以推銷自己的產品為主。”劉瓊表示,第三方理財的最大優勢是中立性,這成為吸引風險投資的重要砝碼。作為獨立機構的第三方理財不代表如保險公司、基金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嚴格地按照客戶的實際情況來幫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方式在個人理財方案里配備各種金融工具。
“我們會幫助客戶確定短期和長期的目標,決定如何在主要的投資項目上分配財產,比較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并控制投資業績。同時,在第一時間向客戶報告排名第一的存款替代產品,使客戶的資產實現增值,還為客戶已經投資的金融資產、不動產提出客觀的評估意見和解決方案,能幫助保持流動增值。”劉瓊介紹說。
大連智博財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資深理財專家張智博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投資理財上,中國中產階層以上群體投機性很強。第三方理財可以說是個人和家庭理財搜集信息的平臺,與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不同的是,它們是以服務為導向,是一種以私人理財咨詢服務為主的職業理財服務,是無產品服務。
自身金融產品的售賣,事實上成為了理財服務外衣下的真實意圖,這種以產品為導向的產品售賣模式與以客戶為導向的個人理財顧問模式相比,顯然相形見絀。
張智博說,“以前,只有少數家庭有雇保姆的習慣,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保姆也進入了千家萬戶,因為她能給家庭日常生活一定的幫助,那家庭的財富為何不也請個‘金融保姆’、‘金融管家’?由專業理財規劃師處理個人及家庭的財富問題。”
質疑不斷
但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第三方理財”還是個新名詞,有的甚至從未耳聞。家住上海市浦東新區乳山路的方阿姨說,“我從沒聽說過‘第三方理財’,我一般都是去銀行、基金公司找理財師,理財產品也都是他們介紹的。”當記者向她說明“第三方理財”的性質和服務理念時,“這種專業的機構倒是可以去嘗試,不過要很快被我們老百姓接受和認可,改變傳統的理財觀念,還是要有段時間的,而且這種‘第三方’的中立能否完全‘中立’、‘客觀’也還是個問題。”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第三方理財要想在未來大展拳腳,目前迅速占領市場還是很有難度。盡管第三方理財打出中立牌,表示可提供跨行業理財服務,但目前國內銀行等機構仍在金融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一方面金融機構資源豐厚,網點布局多;另一方面能將產品銷售與理財服務相結合,這會使更多客戶對之產生依賴,繼而偏重銀行理財。
從事理財工作多年的喬先生告訴記者,現階段銀行還受制于國內金融機構不能跨業經營,銀行等金融機構理財服務過于片面。如銀行會引導客戶來投資購買開放式基金,因為代銷開放式基金是銀行的一項業務。而第三方理財包括投資規劃、風險規劃、稅務規劃、健康規劃、消費規劃、教育規劃、人生規劃等方面,投資選擇可橫跨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
今年首屆十佳理財規劃師大賽獲獎者張金鵬說,“未來第三方理財是個方向,是投資者成熟、理智的選擇,金融機構一般都是推銷自己的產品,面對眾多產品時,有時候投資者就比較困惑,他們會需要一個公正科學的理財建議,對他們更有益。”
未來空間有多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手上的閑置資金越來越多,理財需求也日益強烈。甚至有人表示,我國現在已開始進入財富管理時代,但是傳統觀念的變革卻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實現的。由于我國傳統的金融機構依托他們長期建立的信用體系和在百姓心目中的信用形象,大量的理財客戶必然不會放棄既有的理財機構和方式,而輕易地選擇第三方理財。
“第三方理財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就像私人管家、私人律師一樣,私人理財顧問會越來越流行,它是在當今生活層次高、經濟發展水平好的特定環境下滋生出來的更專業的理財服務。個人想要投資,是需要知識積累和時間成本的,所以很多人會希望有專家作戰略性的策劃和指導,理財是一個磨礪的過程,個人的積累總是有限的。”張智博對第三方理財的未來前景還是比較看好。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與國外已成熟的投資理財服務市場相比較,中國理財市場所面臨的供求矛盾卻依然突出。現在試圖把國外財富管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引進到中國來,在這個過程中應盡量把它本土化。由于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這三塊還是分業監管,而未來金融行業混業經營已是大勢所趨,獨立的理財機構和理財顧問還是有很大的業務空間。(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