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指數基金隨市場波動較大,長期投資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毋庸置疑,今年的指數型基金給投資者奉上的絕對是盆滿缽滿的盛宴。截至9月3日,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最高的30只股票型基金中,有6只屬于指數型基金(含ETF),而TOP10中,指數型基金也占據了3席。
在挑選基金的時候,很多人對指數型基金的過往收益十份艷羨,但大盤踏過5000點之時,也有不少人有了指數恐高癥:指數基金還能不能漲得動?還能不能申購?
忍受合理波動
獲取超額收益
近日召開的“牛市里的指數基金投資價值研討會”上,專家指出,正是這一輪牛市,造就了指數型基金的非凡收益。銀河證券基金分析師馬永諳跟蹤比較了指數基金與其他股票型基金的業績,“2004年的4月7日到2006年的6月6日,市場單邊下跌,指數基金表現不及其他基金,這跟指數基金無法規避系統性風險有關。但在單邊上升行情中,指數基金是好于其他股票型基金的。”
那么5000點之上,還能不能買指數型基金呢?
長城基金投資總監韓浩稱,做投資更應該看大趨勢,從大趨勢看,目前的景氣周期仍將持續。一個是中國的人口紅利依然存在,二是全球的經濟發展仍將持續景氣。“而因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經濟持續性比大家想象好得多。我覺得現在全球經濟分成4塊,歐美發達國家已經走完了發展過程,處于相對有利的財富積累階段。第二塊是像中國這樣的經濟體,正處于從人均收入1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過渡階段,對全球影響舉足輕重。”因此,盡管會有波動,但是仍然會回到理性通道。
韓浩認為,一些基民“賺一點就跑”的想法難以獲得超額收益。“在未來可以看到的半年時間,一些投資機會是非常大的。比方說行業整合、股指期貨推出的投資機會,都是巨大的,而這個時候需要有更堅定的信心面對投資機會,而不是老是想當逃兵。”對于投資者在高點位的懼怕心理,韓浩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獲得50%至80%的超額收益,基民的資本承受5%至10%的波動應該可以。”
指數型基金也挑投資者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適合指數型基金。馬永諳說,“我覺得在資本市場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追求消費,一種是追求資本增值。對于前者來說要考慮市場投資,對于后者來說要讓投資穿越時光,在很長的時間里資本增值,在這樣的時間里是完全可以不考慮短期市場波動風險的。”
中信標普總經理羅林博士根據130年市場標普500指數的市場波動分析,“如果投資期限是兩年的話,每兩年計算收益率,我們發現市場波動率為20%。如果以5年期計算,波動率下降到8%左右,如果投資期限是10年,指數的波動率下降到4%。”因此,如果投資期限是10年的話,投資股票基金基本不承擔市場風險,因為只有4%的波動率。因此,時間越短,指數基金隨市場波動越大,而投資期限越長承擔的風險就越低,所以指數基金更適合作為長期投資。
而投資專家楊建華說,“去年3月份漲到1300點的時候,很多人說一定要調整,他們根本想不到市場會漲到5000點;包括漲到2000點時,超過2240點時,上3000點時,上4000點時,很多人都緊張。”他認為,克服目前的點位恐懼的方法只有簡單的兩點,一個是長期投資,一個是定期定額。“就像巴菲特說的,買入指數型基金,并且在一段時間里,持續地、有規律地買入。”(江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