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持續震蕩,儲蓄存款開始回流,銀行抓住時機,推出各種各樣的打新股、QDII以及信托類、基金類、債券類等人民幣理財產品。此外,投資產品的收益也開始水漲船高,使得理財市場熱度不斷升溫,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火爆,今年6月共有22家銀行推出182款理財產品,比5月增加17.4%。
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和加息預期提高的背景下,專家建議投資者選擇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從收益率來看,目前國內的理財產品中,創新理財產品產品收益率相對更高。但投資者須明確,預期年收益率并不等于實際年收益率,實際收益率甚至可能大打折扣。
短期產品風險較小
最近,銀行所發售的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都在3%以上,且期限相對較短,多為一年以下。這是由于國內CPI持續走高,加息和取消或降低利息稅的預期增強。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06%,稅后2.448%。如果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則稅后達到了2.664%。如果取消利息稅,則存款收益直接達到了3.06%。因此,目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也在水漲船高,避免因加息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保持持續小幅升值態勢。但從長期看,人民幣匯率還是有較大不確定性。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宜購買短期理財產品。
創新理財產品成熱點
近期,銀行紛紛推出創新理財產品,較高的收益率,加上風險較低,使這類產品深受投資者歡迎。
在銀行創新理財產品中,首先以申購新股和“基金中的基金”(FOF)最受歡迎。
其次,部分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推出私募性質的理財產品也頗引人注目。
此外,隨著銀行系QDII的推出,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面更廣。投資者可通過QDII方式,投資境外股票、基金等,分享境外資本市場的收益。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銀行創新理財產品收益率與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收益存在很大差距,投資者很難得到最高預期收益率,但其較低的風險還是取信了眾多穩健型投資者,而與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的合作創新,在提高預期收益率的同時,也提高了吸引力。
看清“預期收益率”
今年6月以來,銀行系新版QDII的預期最高收益大幅增長,最高預期甚至達到48%左右。對此,專家提醒投資者注意,銀行系QDII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是個“均值”。也就是說,銀行在計算QDII產品預期的收益率時,是一系列測算結果的平均,包括了最高值,也涵蓋最低值。因為,“最高預期收益率”其實不能代表產品實際收益的情況。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還應該看清楚達到預期收益率的條件。
此外,港股在近期屢創新高的同時,也意味著風險加大,投資者應謹慎選擇投資品種。在人民幣升值的長期預期下,人民幣投資境外股市需經過兩次匯兌,由此造成匯率損失,實際收益也會打折扣。
因時因勢選產品
對于銀行推出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不少投資者面臨選擇難題:是選擇固定收益型好,還是選擇浮動收益型劃算?理財師認為,投資者除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理財產品外,更需要“因時因勢而異”。
如一些掛鉤股票或基金的理財產品,銀行在產品推銷時往往會用歷史數據來證明該類理財產品收益良好,但也許這段時間股市正處在大牛市中。
因此,投資者在購買前應對股市今后的走勢作出大致判斷,如果投資者認為牛市在產品存續期內不會結束,那么投資者選擇掛鉤股票或基金的理財產品就比較劃算。相反,如果認為股市今后走勢不明,投資者最好選擇一些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因為投資理財,保值是首位,盈利在其次。
【相關鏈接】
如何挑選人民幣理財產品?銀行業內人士介紹,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首先是流動性。因為很多產品是無法提前支取的,也不能做質押貸款,一旦購買后需要急用錢是無法變現的。其次是產品的投資方向。例如,有的產品投資于基金,有的則是打新股產品。前者的風險大于后者,不同風險偏好的人就要做出不同的選擇了。第三是收益性。既要看產品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也要看運作該產品的銀行控股團隊的實力,把兩者結合起來看。
此外,買人民幣理財產品還要從風險和期限方面進行組合。在期限上,可持有部分半年期的、部分一年期的,如果資金充裕,還可持有時間更久的,防止急需用錢時難以變現。在風險上,可持有部分投資于基金的,部分投資于打新股的,從而分散風險。此外,投資者在買之前最好留意權威媒體、網站的信息披露,對各家銀行發售的當期理財產品的信息進行比較,選擇宣傳客觀、收益表現穩定的銀行理財產品。
專家介紹,目前人民幣升值壓力依然比較大。因此,不管投資者的安全要求是高還是低,或是風險收益比要求不同,最好能投資于不同的貨幣品種,并在不同類型理財產品之間組合配置,在分享其組合投資收益的同時,又能有效規避單一投資波動風險。(王旭)